Posted on

【著數】體路請你入場睇世盃外撐港足

【體路著數】《體路》又嚟請大家入場撐港足!今個月14日及19日「2022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暨亞洲盃外圍賽」兩場賽事「香港 對 巴林」及「香港 對 柬埔寨」,只要回答以下問題,再填寫簡單個人資料,就有機會獲得上述其中一場賽事門票兩張。

問題:你最支持哪位港足球員?原因。

參加辦法:
1. 在comment欄填寫答案;
2. 按入連結填寫簡單個人資料

「2022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暨亞洲盃外圍賽 香港 對 巴林」比賽資料:
比賽日期:2019年11月14日(星期四)
開賽時間:晚上8時正
比賽地點:香港大球場

「2022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暨亞洲盃外圍賽 香港 對 柬埔寨」比賽資料:
比賽日期: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
開賽時間:晚上8時正
比賽地點:香港大球場

The post 【著數】體路請你入場睇世盃外撐港足 appeared first on 體路 Sportsroad.

Posted on

【葡萄牙硬地滾球賽】港隊雙人賽奪亞 何宛淇獨取1金1銀

【體路專訊】BISFed 2019波瓦硬地滾球世界公開賽圓滿結束,香港代表隊繼在個人賽獲1金1銀後,何宛淇/曾鈴茵/謝德樺又合力於BC3級雙人賽增添一面銀牌。

何宛淇及楊曉林上周五分別在BC3級及BC2級個人賽穿金戴銀,前者轉戰BC3級雙人賽又有出色表現,她聯同曾鈴茵及謝德樺於第4場小組賽以10:0大勝法國,累積3勝1負出線,及後於4強以6:4擊敗南韓隊,惜於決賽以2:3僅負葡萄牙,取得銀牌。

 

BC4級雙人賽方面,劉慧茵/梁育榮/黃君恒雖在第4場小組賽以4:3擊敗泰國,打開勝利之門,但仍得1勝3負,未能晉級。總結今次賽事,港隊共獲1金2銀,其中何宛淇中獨取1金1銀。

為了確保比賽的公平性,所有殘疾人運動項目皆根據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和項目特性進行級別鑑定。硬地滾球運動員分為四個級別,簡單而言,BC1級及BC2級為嚴重痙攣(腦癱);BC3級為較嚴重痙攣(腦癱)/肌肉萎縮/四肢出現較嚴重功能障礙;BC4級為四肢出現嚴重功能障礙。

資料來源: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The post 【葡萄牙硬地滾球賽】港隊雙人賽奪亞 何宛淇獨取1金1銀 appeared first on 體路 Sportsroad.

Posted on

荷蘭殘疾人乒賽港將團體賽袋1銀1銅

王志賢(左)

【體路專訊】香港代表隊在ITTF荷蘭殘疾人乒乓球公開賽傳來喜訊,3位球手王志賢、陳思魯及李銘業在男子兩個級別團體賽共獲1銀1銅獎牌。

男子TT9團體賽採單循環制進利,港將王志賢夥拍馬來西亞運動員Chao Ming CHEE出戰,雖然首場賽事以局數1:2不敵烏克蘭/芬蘭組合,不過兩人隨後分別以2:0擊敗兩隊荷蘭選手,累積2勝1負摘得銀牌。

陳思魯/李銘業在男子TT6-7級團體賽憑小組2戰全勝出線,8強賽輪空,可惜於4強以局數0:2不敵丹麥組合,在不設季軍戰下袋走銅牌。

為了確保比賽的公平性,所有殘疾人運動項目皆根據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和項目特性進行級別鑑定。殘疾人乒乓球運動員分為11個級別,TT1級至TT5級為輪椅組,TT6級至TT10級為企立組,TT11級為智障組。

資料來源: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The post 荷蘭殘疾人乒賽港將團體賽袋1銀1銅 appeared first on 體路 Sportsroad.

Posted on

澳門亞洲城市田徑賽祈尊康跳高摘銅牌

【體路專訊】一連兩天的澳門亞洲城市田徑邀請賽昨日(3日)結束,香港代表隊派出5名運動員參賽,最終祈尊康在男子跳高決賽做出1米99,收穫一面銅牌。

港隊其他成績如下:
羅毅謙:跳遠決賽(6米36-第7名)
岑啟宏:400米初賽(52秒97-小組第3名)、200米初賽(23秒54-小組第4名)、100米初賽(11秒45-小組第5名)
羅芷元:跳遠決賽(5米34-第5名)、100米初賽(12秒74-小組第4名)
陳櫻心:800米決賽(2分25秒07-第5名)

資料來源:香港業餘田徑總會

The post 澳門亞洲城市田徑賽祈尊康跳高摘銅牌 appeared first on 體路 Sportsroad.

Posted on

【D1學界游泳】150年的傳承 男拔泳隊犧牲精神守護加多利山榮譽

 

左起:劉紹宇、伍棹然、張祐銘

【體路專訪】創校150週年,屬於拔萃男書院的這個數字,或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換一種方式表達,這所歷史悠久的本地傳統名校,創校於清朝、「國父」孫中山為校友之一、經歷過二戰時期遭日軍佔據、現時校園主樓被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但相比起歷史,更寶貴的是校園內的每一人,為沒有血緣的彼此營造了「家」的感覺,以及每位「拔萃仔」傳承的精神。

男拔泳隊上月以「大滿貫」姿態達成港九區D1中學校際游泳比賽男子組27連霸,為150週年校慶打響頭炮,中六隊長伍棹然可說放下心頭大石,但慶祝過後仍有任務在身——傳承,盡全力協助下任隊長接手,讓師弟來年能延續佳績,就像昔日師兄把領軍的「棒」交到他手上一樣。

訪問當日,3人一坐下來已經開始談到今昔的校園生活,談起學校的飯盒,或者附近有甚麼餐廳選擇,都是「拔萃仔」的共同話題

傳承二字,中六的同學常常掛在口邊,實際要傳和承的內容又是甚麼?「精神,永遠都團結一心,以學校為先的精神。」兩位男拔泳隊前隊長劉紹宇、張祐銘說道。在學界賽事,每間學校只能派出兩人出戰個人項目,為了在各個項目都能夠累積分數、爭取更佳的團體成績,每年總有泳手要放棄出戰自己的主項,轉戰其他項目「搶分」,張祐銘當年就放棄主項背泳,改而出戰自由泳:「其實我自由式是完全不行,也是四式中最差,但是花了一年時間刻意訓練自由泳,最後游到第二名,算是不錯吧。」時間沖淡感受,現在固然能笑談數年前的往事,但他說即使在當時,也未曾因為要犧牲自己的榮譽而感到不滿。

能夠甘心為學校付出,全因每年校內都有人作一個榜樣,那個最著名的例子,是張健達。這位前港隊泳手在2008年代表男拔出戰學界賽,放棄主項、游到暈倒要靠氧氣樽呼吸,結果帶領男拔在壓軸的自由泳接力反勝宿敵學校1分,有驚無險保住連霸紀錄,雖然翌年才入學的劉紹宇和張祐銘無緣親眼目睹這一幕,但把這事跡傳誦至今,「讀書6年,聽足6年,好深刻。當你看見師兄能夠為加多利山的榮耀而游到暈倒,自己就無任何藉口停下來。」所以要張祐銘放棄主項,他覺得未嘗不可;即使劉紹宇在中二那年的學界賽受傷斷手,仍然堅持要為校出戰,哪怕單手游背泳在決賽敬陪末席僅能取得標準分,那1分的背後仍然有重大意義。

男拔泳隊人數眾多,未必每人都有機會在學界賽登場,但團結精神仍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幫忙處理學界證等行政事務,在旁為隊友計時及打氣等等。劉紹宇和張祐銘也坦言,昔日當男拔泳隊隊長時,未必能記得每位隊員的名字,但總有一、兩個令人格外深刻,「那時有個中一學生,表現不算太起眼,但他很尊重我們、很有心尋求進步,經常都會問我們怎樣可以游得更快。」那位中一學生,正是伍棹然,在5年後的今天成為了男拔泳隊的領軍人物,他笑說:「那時候覺得師兄太厲害,他們其中一年在學界賽中贏了A Grade全部12面金牌,這是從來未發生過的事情。」

男拔室內泳池外貼上昔日的學界泳賽報道或師兄的訪問,也是傳承的一種

男拔泳隊人數眾多,未必每人都有機會在學界賽登場,但團結精神仍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幫忙處理學界證等行政事務,在旁為隊友計時及打氣等等。劉紹宇和張祐銘也坦言,昔日當男拔泳隊隊長時,未必能記得每位隊員的名字,但總有一、兩個令人格外深刻,「那時有個中一學生,表現不算太起眼,但他很尊重我們、很有心尋求進步,經常都會問我們怎樣可以游得更快。」那位中一學生,正是伍棹然,在5年後的今天成為了男拔泳隊的領軍人物,他笑說:「那時候覺得師兄太厲害,他們其中一年在學界賽中贏了A Grade全部12面金牌,這是從來未發生過的事情。」

伍棹然今年在學界賽摘下了A Grade 50米及100米背泳金牌,表現相當搶鏡,但其實為了替學校搶分,他放棄了出戰50米蝶泳這個有機會打破紀錄的項目,「始終是代表學校,不能想游甚麼就游甚麼。代表學校就有一份責任,我作為隊長更要作一個好榜樣。」個人與學校,伍棹然認為後者的殊榮較重要,而這一次犧牲,獲得兩位師兄的肯定,「這個犧牲精神能感染到B、C Grade的師弟,就像昔日他看著我們長大一樣。亦因為他願意為校犧牲,原本只是他的個人成就,也會變成了學校的成就。」延續連霸當然可喜,背後的拔萃精神,更是可貴。

張祐銘說:「以前他(伍棹然)覺得我們好勁,現在我們覺得他超勁,比從前的我們快了足足1秒!」劉紹宇在旁補充,對師弟能保持團體連霸外,個人的時間亦不斷突破感到恩慰,「證明他們的決心沒有減少,也沒有鬆懈,仍然不斷求進步。」

這種精神當然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劉紹宇指在男拔的生活與一點一滴,都在建立他對學校的歸屬感,塑造出他的拔萃精神。「拔萃給予我們的不單是訓練設施,或者在音樂及運動上的支持,更像是一家人。你有需要可以跟學校講,比如在安排D1比賽的參賽名單,大家可以提出意見討論,也會彼此尊重,同時又會明白學校的難處,令大家都被重視,自覺是學校的一份子。」師兄會關顧師弟,就是在賽場上,一眾泳手完成比賽、離開池面後最常問到的不是自己游得有多好、有多差,而是隊友的表現怎樣、學校團體成績還差多少分數等等,拔萃仔建立出來的並非金雕玉砌的文化,也不純粹是一台爭勝的機器。

傳承的另一種演繹方式,是畢業後換個身份貢獻母校,而這亦是男拔過去150年裡屹立不倒,更能發展成傳統體育強校的原因之一。訪問當日,劉紹宇及張祐銘亦特別與伍棹然談起怎樣把泳隊今年做得好的地方傳承、做得不足的地方改善;還有比賽當日,一眾舊生回來打氣,並非為充撐場面或沾光,而是希望把打氣聲音轉換為師弟的動力。此外,亦有舊生選擇回到母校工作,3人談起泳隊的張Sir及葉Sir,分別以舊生、教練、老師等不同身份經歷男拔的27連霸,就有一種家人四、五代同堂的感覺。

過往幾任男拔泳隊隊長都曾講過「世上並沒有長勝將軍」,勉勵泳隊只要盡力、問心無愧就足夠。雖云運動的本質是勝負,亦因為不斷的勝利才為男拔帶來了「傳統體育名校」此等頭銜。不過當回顧學校的整段歷史,支持校園渡過150載的顯然不是獎牌與獎盃,而是在過程中背著拔萃之名、爭取榮譽的每一人。

The post 【D1學界游泳】150年的傳承 男拔泳隊犧牲精神守護加多利山榮譽 appeared first on 體路 Sports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