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 – 黃尹雋於「香港十公里挑戰賽
2019」以30分51秒,打破李致和保持15年的香港紀錄。(圖:香港業餘田徑總會)
2019年11月2日 – 在澳門城市田徑邀請賽以14分50秒78,打破塵封41年的5000米港績。(圖:香港業餘田徑總會)
2019年12月8日 – 相隔1個月再戰10公里賽,再在本地賽跑出平香港紀錄時間封王。(圖:香港業餘田徑總會)
2019年12月15日 – 在日本防府馬拉松以2小時20分58秒,改寫塵封35年的香港紀錄。(圖:香港業餘田徑總會)
【體路 X Junior】兩個月內3度打破港績,令這顆耀眼新星突然震撼香港跑壇,23歲的黃尹雋則稱與長跑相逢恨晚,但香港紀錄對他而言「係起跑線,係基本」。雖然東京奧運仍未展開,但衝破3項香港紀錄之後,下一步便是掀開4年後的巴黎奧運序幕。
當年這名「喇沙仔」,幾乎與跑步拉不上關係,直至中六那年在體育課的體能考試成績不俗,才被推薦參加學界越野賽,「以前都是籃球校隊成員,但當時正好申請學界證,便順便弄多一張去跑越野,記得當年在80多人中跑第35,只練兩課都有這成績算是不錯。」入讀理大後,尹雋受到同科田徑隊師兄邀請入隊受訓,隨後再加入系統性訓練,奠定成為長跑好手的基礎。
每日定時早上5、6點許起床,馬上進入刻苦訓練當中,然後才展開一日的生活,以上是筆者對於長跑運動員的印象。尹雋則選擇隨自己節奏而行,並笑言作息時間雖與大家想像中不同,但總算是有規律,「一大清早起床很痛苦,平時是睡到11點多才起床,然後12點慢跑大概半小時,再根據上學或教跑班時間決定下午及晚上的訓練長度,好有規律㗎!」他指1周10至12課的訓練必不可少,不過休息則佔一半甚至更長時間,定時作息加上良好訓練,成就了衝破紀錄的良機。
我視紀錄只是數字,因為知道自己目標不只在此,所以選擇淡定面對。
尹雋在大學後期染上跑癮,居住在黃大仙的他亦會自訂練跑路線,並陸續報名參戰本地賽事,去年的香港馬拉松亦成為他的「初馬」。雖然在中段遇上抽筋,但仍然以2小時29分33秒衝線,成為繼周漢聶後第2位完賽的本地跑手。尹雋未有急於追求好友的本地跑手紀錄,而是繼續鋪墊,直至8個月後在日本防府馬拉松一鳴驚人,刷新香港全馬紀錄。「其實香港的長跑水平有很大潛力,這裡不是欠缺高水平的人,而是城市文化有問題。」在功利主義的社會當中,難以打破一些必然定律,令城市一直缺乏創造力。他指香港制度及人的價值觀各方面,某程度上壓抑了城市的生命力,運動員正是需要一些生活上的刺激,幫助推動他們的成績,所以每一環都是相互影響。
比賽或會靠客觀因素影響狀態,但每次訓練後的感覺實在,而且按部就班完成一早定下的目標,在他眼中並非值得雀躍之事。不過尹雋成功將5000米及全馬港績回歸到華人跑手之中,則是另一重大意義,「這個是進步的象徵,而且我相信鬥心會有所傳染,可能這些紀錄很快會被其他人打破。其實一個城市的體育發展是需要不斷進步,希望此刻是一個開始。」這道起跑線,亦屬於他通往巴黎奧運的開端,「雖然目標未必會是獎牌,但最少有能力與其他高手競爭,不只是完成比賽。」尹雋年紀尚輕,希望同時跑盡中距離賽事,提升速度耐力,並奉行一年最少一全馬。
我沒有偶像,因為我希望自己成為別人偶像。
他補充自己雖然沒有偶像,但認為在運動界卻有不少學習對象。日本名將大迫傑在2015年因舉家搬遷到美國生活及訓練,受到不少國民的質疑。除了展開新生活,他亦摒棄從前在日本的訓練方式,在強調民族主義精神的日本,成為一個異端者,目的只是變得更強。3年間,他在初馬奪得波士頓馬拉松季軍,更在2018年以2小時05分50秒改寫亞洲全馬紀錄,震驚日本跑壇,「他成功拋開所有包袱,為的只是尋回跑步的純粹。將例子放回香港,你不成功沒人會認同你的方法,他證明了在過程就算受人質疑,亦可以堅持自我。」另一個較有共鳴的例子,就是泳將歐鎧淳,「很記得她在訪問中説講過,『我有今時今日的成就都是靠游水。』成名之後要保持初心,不是每人都做到。」
近月的表現對尹雋可謂平步青雲,對於潛在的「樽頸位」,他表示未雨綢繆是好事,但不應過分悲觀,隨順流而去便可。跑齡不長的他亦逐步改善練習心態:「最初比賽前一晚仍會去打籃球,但現在就算有精力都要休息,我的訓練雖然不算很刻苦,但最少要有底線,不會玩到累影響訓練,時刻在心裡問是否對得住自己。」運動員生涯有限,更因為尹雋太遲起步,令他懂得珍惜一切。下一個關口,將會是下個月的香港馬拉松,目標是打破紀嘉文1小時06分39秒的半馬港績。105日內破盡4項香港紀錄,或許不是夢。
跑手檔案
黃尹雋
就讀學科:香港中文大學運動科學碩士
跑齡:5年
個人最佳時間:
5000米.14分50秒78(香港紀錄)
10公里.30分51秒(香港紀錄)
半馬.1小時7分33秒
全馬.2小時20分58秒(香港紀錄)
圖、文:李子正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