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 X Junior】「我想去奧運!」四年一度的奧運會是運動員夢寐以求的大舞台,但這句話以往卻從未出自壁球運動員的口裡,全因這項拍類運動在過去127年歷史中從未被納入現代奧運會的競賽項目,「奧運夢」未開始已經結束。不過隨著國際奧委會今年10月落實2028洛杉磯奧運的項目,壁球將成為5項新增比賽運動之一,「去奧運」終於不再只是壁球運動員的幻想。壁球歷史掀開新一章前,今次由4位年輕壁球港將譚子盛、鄺恩琳、鄭雅晴及馮靖晞談談他們的故事,以及對五環舞台的憧憬。
堅持成就港壁新星 譚子盛鄺恩琳昐傳承佳績
壁球大概是香港其中一個梯隊培訓發展最佳的運動,港壁的強大除了歷年取得不俗成績,更在於不愁沒有接班人,今屆於中學校際壁球比賽個人賽奪得A Grade冠軍的譚子盛(Tommy)及鄺恩琳(Ena)正是在冒起的新星。
譚子盛(右)及鄺恩琳
冀畢業後轉全職運動員
Tommy及Ena兩位小將同樣早於小學時已經與壁球結緣,手執壁球拍面對四壁奮鬥十載,從興趣班一路打到成為香港青年隊代表,兩人不約而同說享受球來球往的獨特趣味:「玩過其他運動,部分的規則上好像稍欠一點趣味性,壁球好玩之處是可以在場內自由發揮。」所謂自由發揮,是球的飛行方向與同是拍類運動的網球、乒乓球或羽毛球等有一點不同,球撞向牆壁而改變飛行路線令變化更多端。
中六的Tommy與中五的Ena年紀尚輕,但對壁球的熱愛已讓兩人抱有畢業後轉當全職運動員的想法,希望能夠打出更高水平的壁球。要進步除了需要日復日的努力,兩人認為堅持亦是關鍵因素,Ena說:「每項運動都會遇上樽頸位,自己試過有段時間打得不好,突然不停落敗,在不斷落敗時仍堅持練習才能尋求進步。」她提到自己今年曾到馬來西亞參加國際賽,面對曾落敗的對手一度希望「復仇」,豈料意外地以0:3敗走,成為她的一個打擊,「那份不甘心到現在仍然記得,當時試過不想再打波。」Tommy補充指在場上是與對手的過招,場外場內的心態則是與自己角力:「試過連續幾項比賽都在第一、二場落敗,甚麼都做不到,關鍵是要與自己的心情抗衡,接受失敗然後再站起來。」正因為兩人都接受失敗是一個過程與經驗,才能夠在挫折中重拾球拍繼續向前。
短期目標學界團體賽
兩位學界賽冠軍的下個目標,就是2024年1月的學界團體賽,務求分別助拔萃男書院及拔萃女書院完成衛冕。兩人特別提到,不論是學界還是代表香港出戰亞洲、世界青少年團體錦標賽時,心情都與個人賽截然不同:「自己比賽打得再不好都是自己的事,打學界賽背負學校的名字,國際賽就是代表香港,當然會希望能夠為學校、為香港增光。」Ena今年與隊友在亞青團體賽奪得女子組銀牌,Tommy則與隊友取得第6名,緣慳獎牌教他更希望能夠求進,在下屆賽事踏上頒獎台,繼而在國際比賽擴闊眼界,傳承港隊師兄的好成績。
作為港壁新一代,Tommy及Ena亦有幸見證壁球歷史性成為奧運項目,兩人不諱言競爭雖大但仍冀嘗試爭取資格站上五環舞台。Ena也打趣指希望壁球成為奧運項目後,在香港能發展得更蓬勃,「壁球在香港還未算是很盛行的運動,平日拿著球拍時都會被問到是否打網球,反而沒有太多人知道壁球,相信成為奧運項目後會有更多推廣,讓更多人認識、參與壁球。」
鄭雅晴(右)及馮靖晞
「後黃金時代」的希望 鄭雅晴馮靖晞蓄勢待發
香港女子壁球水平,一直在亞洲名列前茅,由早年的趙詠賢、陳浩鈴、歐詠芝到現時的陳善鈺,全都在亞洲最高舞台得過獎牌。自壁球1998年成為亞運項目以來,港隊從未缺席頒獎台,包括剛過去的杭州亞運在女單及女團均有銀牌落袋。如今在她們之後,鄭雅晴(Sara)與馮靖晞(Heylie)亦已蓄勢待發,預備在球場上發光發亮,甚至亮相洛杉磯奧運場上。
Sara與Heylie跟壁球結緣的經過很相似,同樣是小時候誤打誤撞參加興趣班,自始就拾起那塊68厘米長的壁球拍。「我很享受和人對賽的感覺,壁球與其他球類最不同的,是兩個人要在同一個球場互動,而非對面球場,所以就要思考一些策略去應付對手。」Heylie異口同聲說,打壁球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與對手切磋的時刻。
港青身份承受額外壓力
兩人在中學時期成為港青代表,開始在香港體育學院接受訓練。但正正是這個身份,令Sara和Heylie最初背負著「體院運動員」的名銜出戰本地賽和學界時,承受著另一種壓力,尤其是遇上椎間盤突出的Heylie更被「雙重夾擊」。「壁球對腰部有很大負荷,但奈何我就要帶著這個傷患出賽,而且打體院外的對手也有種不能輸的心態,變相令自己很大壓力。」結果在那場不能輸的比賽,Heylie輸了,隨後還要面對別人背後的閒言閒語,「那時就會質疑自己是否要堅持打下去,幸好有教練和朋友的支持才繼續練習,再集中做好復原。」
捱過低潮的Heylie與Sara都在離開中學後成為全職運動員。Heylie笑說,決定轉為全職的契機是疫情期間體院「閉院」,仍是「潛質運動員」的她不能進院訓練,「人家天天在體院內練習,一定有進步,但我就每天躺在床上甚麼也不做,於是便想究竟在這裡所謂何事。」結果她與家人商討後決定轉為全職。Sara就比Heylie稍遲下決定,皆因與不少學生港將一樣,需要考慮學業與運動的平衡,「考完DSE我轉讀了高級文憑,但那裡的課程很集密緊張,要好好成績才可以升大學。所以讀完文憑才與家人商量,他們也見到我的壁球成績一直不錯都很支持我。」
冀奧運讓世界知道壁球的魅力
Sara和Heylie的成績近年愈見進步,今年雙雙打入亞錦賽十六強,亦在5月的日本挑戰賽披金戴銅。現時世界排名70的Sara不諱言,自己有能力殺入前50名,但仍要改善在場上的成熟程度,「有時就算與教練部署了很多,但到落場又會做回自己一套,如果可以對自己狠心一點、細節位做好一點就應該可以進步得更快。」儘管同樣與Heylie口中的亞運隊底線前50名有少許距離,但自從國際奧委會10月中宣布壁球在2028洛杉磯奧運「入奧」後,兩人的目光又再放得遠一點,「每個運動員都想在大賽中證明自己能力,奧運更是無可媲美。如果我打到奧運,即使最後得不到獎牌也好,都會很自豪曾經代表港隊參與。」
壁球經歷多年爭取終於如願成為奧運項目。如今距離2028年還有五年,港隊能否爭取到奧運資格仍言之尚早,但就如Sara所言,至少讓所有人多一個了解壁球好玩之處的機會,「有人會覺得我們只對著四面牆、打波又不能埋身,很不能理解,希望奧運可讓全世界知道,壁球同樣是刺激、好玩的運動。」
圖:何子淵
文:何子淵、麥景智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 #74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 」最初發表於「【Junior・專訪】127年的等待 壁球新生代的五環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