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天妒英才】潘正潮跑步後曾稱心口痛 死因有待公布 隊友賽前默哀悼念

【體路專訊】香港體育學院昨晚(30日)證實,18歲桌球小將潘正潮在跑步練習後暈倒,送院經搶救後證實不治。而香港美式10號球公開賽在今晚(31日)開賽前,約20名職球員舉行1分鐘默哀表達悼念。一眾生前隊友讚揚這位年輕新晉勤奮上進,對於他的離世深表痛惜。

潘正潮於2017年勇奪世界U16青少年錦標賽季軍。在本地英式桌球U21排名第4的他,完成DSE後成為全職運動員,其生前隊友兼好友葉建寧表示,昨日在練習後得悉噩耗,對此深表遺憾。至於後事和死因報告亦有待安排及公布,桌球隊亦暫停訓練至周六(2日)。

卡比多羅比

事源桌球隊昨日如常進行每周兩日的體能訓練,內容主要是伸展練習及拉筋,亦會圍繞體院慢跑一圈,距離長約1公里。兩屆世青亞軍卡比多羅比(Robbie)稱潘正潮在昨日訓練前曾向他表示,「今日我會不停地跑,希望可以跑完全程。」不過在跑至一半路程卻暈倒在地。潘正潮近日亦向Robbie及葉建寧透露,希望能盡快提升體能,不過在周一訓練後,潘正潮曾指自己「心口有啲痛、好攰」,但未知與死因有否存在關係。兩人指體能訓練負荷不大,對於他在訓練後逝世感到震驚。

葉建寧(中)

至於葉建寧則讚賞對方為人勤奮上進:「他的最大優點是擁有一顆上進心,而且經常會鼓勵他人,我作為運動員都會有低落的時候,但相處期間會因為他的正能量而重拾信心。」兩人因為在體院受訓而熟絡,潘正潮亦恰巧在今月入住體院宿舍,一眾隊友亦替他高興,「前數天大家都一起幫他添置傢俬,昨日更説要一起打機,然後相約去遊車河,想不到之後會收到他離世的消息。」他補充港隊在每年4月均有身體檢查,但潘正潮在6月時才轉任全職,未有接受每年的例行體檢。

溫家琪

另外在今年轉打美式桌球的溫家琪,曾在3年前學界賽頒獎予潘正潮,她坦言得悉對方死訊一刻心情崩潰,現時心情已稍有平復,「他一向很有禮貌,是個積極上進的人,對於18歲剛轉任全職的他而言,人生剛剛才開始。」。她表示體院一向對運動員的健康狀況十分關注,每年體檢過程亦非常嚴謹,相信今次事件是個别情況。

圖、文:李子正

Posted on

【澳門羽賽】「鄧謝配」反勝闖第3圈 女雙吳芷柔、袁倩瀅入8強

鄧俊文/謝影雪(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一連六天的澳門羽毛球公開賽今日(31日)進行第三天賽事,多位港將今日先後登場,分別出戰混雙、女雙、男雙和女單的賽事,當中僅得混雙的鄧俊文、謝影雪,以及女雙的吳芷柔、袁倩瀅順利闖關,餘人皆告下馬,無緣晉級。

身為賽事第4h號種籽的「鄧謝配」在次圈面對印尼的Adnan MAULANA/Mychelle Crhystine BANDASO備受考驗,兩人第一局在大部分時間落後的情況下,先輸19:21。落後的鄧俊文、謝影雪未有慌亂,之後連贏兩局21:15和21:13,打足55分鐘後,局數反勝2:1躋身第3圈。其餘三對港隊混雙組合包括麥喜俊/周凱華、譚進希/楊雅婷,以及鍾瀚霖/吳邵頤俱在次圈出局,三對組合分別負予中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對手,無緣晉級。

吳芷柔(左)及袁倩瀅(圖:體路資料庫)

女雙方面,吳芷柔、袁倩瀅在次圈鬥賽事的6號種籽、澳洲的Setyana MAPASA/Gronya SOMERVILLE,「吳袁配」今仗打出驚喜,以直落兩局25:23、21:18力克對手,兩人晉級半準決賽後,將硬撼賽事的頭號種籽、中國的杜玥/李茵暉。

至於港隊男雙的張德正/楊銘諾,以及麥喜俊/柯展聰亦齊齊在次圈出局。前者鬥中華台北的盧敬堯/楊博涵雖然先贏一局2112,惟兩人在第二局未能把握,鬥至「刁時」輸2123後,復再於第三局再以1521落敗;後者在對中國的歐烜屹/張楠的賽事同樣先勝後敗,麥喜俊、柯展聰先贏一局2118,第二局中國的歐烜屹/張楠以2113扳回一城,香港的「麥柯配」在決勝的第三局,力拼下惜負1921

葉姵延(圖:體路資料庫)

張雁宜(圖:體路資料庫)

同樣在今日遭到淘汰的,還有女單的三位代表。「老將」葉姵延以直落兩局12:21和11:21不敵6號種子、中國的蔡炎炎;世界排名25位的張雁宜鬥日本的仁平菜雖然先贏一局21:12,無奈她之後連輸兩局15:21、15:21,「反勝為敗」未能晉級;另外,從外圍賽出線的小將梁悅儀越級挑戰頭號種子、加拿大名將李文珊,先輸一局17:21的梁悅儀,在第二局咬緊牙關力拼,在「刁時」激戰下贏30:28追成平手,可惜她在決勝局未能乘勇追擊,再輸12:21出局。

梁悅儀(圖:體路資料庫)

Posted on

【體路專欄】永不嫌遲的第一步

69歲的Sandra(右)在雨中的柏林完成了人生第一個全馬賽事。

【體路專欄】我們都會在社交媒體看到過一些名人金句圖。內容一般是一個人物照片配一段具啟發性的名言。我最近收到的一張金句圖既沒有注明出處,亦沒有人物照片,卻讓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一位90歲的婆婆話過,人生最後悔嘅事,就係冇喺60歲時學拉小提琴,否則佢已經拉咗30年。」簡單的陳述,但有深度,提醒我們不要自設年齡關卡,生命還有很多領域讓我們探索。

雖然沒有統一的官方說法 ,近年就常看到外國研究機構對年齡層如青年、中年、老年的定義有新的詮釋。當中不少都對「中年」重新定義至65歲。香港政府的統計數字,則指出香港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為82.2(男)和87.6(女)。根據以上的數字,60歲僅算中年,不單是小提琴,相信學習很多新事物也不嫌遲。

今年9月,幾位香港女跑手在雨中的柏林馬拉松終點為我們展示了新中年的力量和人生無限的可能性。她們都是第一次完成全馬賽事,重點是,她們都已經「登陸」,當中最年長的初馬跑手是69歲的鄭玉麟 (Sandra) 。

年輕時不愛跑步,但自認貪玩好動的Sandra已退休多年,籃球,羽毛球,溜冰,跳舞等活動都有參與,但始終覺得跑步沉悶,沒有動力開始。自認貪玩的她,去年在日本參加了3公里蜜瓜跑後正式打開了跑步世界的大門。在朋友的推動下參加了跑步訓練班,再循序漸進的參加了10公里、半馬賽事。到今年決定和好友結伴,寓跑步於旅行,到柏林挑戰全馬。今屆柏林馬天不造美,下雨兼且低溫,Sandra在30公里左右便開始抽筋,但最後她仍以5小時49分衝過終點,疲倦與興奮交加下直至工作人員為她掛上獎牌時才感到夢想實現了而不禁鼻酸。

69歲的Sandra外貌正就是現代的新中年形象。Sandra說,遇到新事物、新挑戰必須勇於邁出第一步去嘗試,不要自我懷疑說自己不行。

另一位登陸初馬跑手Ellen Ma 與Sandra 有些不一樣。Ellen 是一位文職上班族,參加跑步班之前除了瑜伽外運動量不算大,更是個走路也不太願意的人。因工作關係,她每周會和一位恒常跑步的朋友踫面,在兩、三年間目睹他身體和健康的改善。終於,Ellen也決定踏出第一步參加跑步班,並一步一步從10公里開始,繼而挑戰半馬、全馬賽事。過程中Ellen經歷了傷患,曾經想過放棄,但她最終重新出發,繼續練習,在柏林取得5小時31分的完賽成績。

完成了全馬,Ellen要分享的得著就是不要放棄自己,要有成績就必須要不斷累積。另一方面,Ellen熱心自學,會從不同的渠道搜集資料和知識,務求更理解訓練課表的科學化設計。

至於黎玉霞(阿Mo) 的跑路歷程則是滿滿站了很多支持和打氣的人,包括帶她加入跑班的好友,女兒的推動,丈夫的提點,甚至對她參加長跑抱著半信半疑的朋友,都變成了阿Mo 動力。幸運地,阿Mo甚少傷患,練跑後困擾她多年的膝蓋毛病亦舒緩了。經過大大小小的10公里和半馬賽事後,她希望以一個全馬作為自己60歲的生日禮物。而這個願望亦在柏林以5小時30分達到了。對於跑馬拉松,阿Mo想說的是:60歲開始絕對不遲!

雖然香港沒有官方的統計數字,但曾經訓練過3000個跑手的金牌教練馮華添統計,他的跑班中55歲以上跑手的佔比已由2014年的大約一成,增加至現時3至4成,60歲以上也佔超過一成。添Sir 強調,較年長人士加入馬拉松運動應以保持身體健康為主,務求能持續,達到遠離疾病、減慢身體機能衰退效果,而訓練過程必須循序漸進,適可而止,不要強求。

「長跑長有」是跑手常用祝福語。Sandra, Ellen 和阿Mo都談到初馬訓練過程的艱辛,但問她還會再跑馬拉松嗎?答案是她們都分別選定了大阪及雅典為下一個賽事目的地。相信很多跑馬朋友都會發出會心微笑—Welcome to the club。

文:張樹槐  恒生銀行行政總裁高級顧問
(本文曾於信報刊登 )

 

 

Posted on

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促請學校增加學童在校體育活動時間

【體路專訊】港精英運動員協會於今年6月至7月期間在本地10 間小學進行體育活動參與度調查,包括向613 名學生及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並抽樣對學生及家長作面談訪問,結果顯示本港學童在校內每日平均只有約30分鐘的體育活動,故促請學校增加學童在校體育活動時間

現時香港學童在校內體育活動時間,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毎日60 分鐘體能運動。當中只有少於一半學童表示對學校的體育課(括體育課堂、小息活動及課後活動等)感興趣。本港的小學課程中,體育課堂有單堂 (35-45 分鐘) 或相連堂 (75-80 分鐘)。調查結果同時指出,學校的相連堂體育課中只有不足一半受訪學童對課堂感興趣。這結果也大大影響到學童在校外時間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本港學童毎日平均只有30分鐘參與體育運動。調查亦發現家長對學童的體力活動參與度扮演重要角色。學童如果在家長的陪同下,週末的動態活動 (自主玩耍) 時間可達45 分鐘,這比起日常平均的自主玩耍時間多出接近4倍。

超過九成受訪學童表示參與體育活動能有助提升身體質素丶精神健康丶邏輯思維及溝通技巧。根據衛生署的學生健康服務調查顯示,本港小學生每5人當中便有1人屬於肥胖,近5至10年肥胖情況更有年輕化趨勢,小朋友愛好吃甜品,飲用高糖飲品時容易吸收過量糖分,參與體育運動是有效的改善方法。

學童享受參與體育活動,程度更高於家長的期望,調查顯示體育活動能提升學童身心健康,特別是專注力丶自信心及睡眠質素均有明顯改善,體育活動對學童有著積極正面的效果。整體而言,學校和家長應盡力為學童在校內及校外提供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

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主席陳念慈和副主席李忠民於10月16至20日獲邀出席於歐洲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MoveCongress,向全球超過63個國家及地區介紹動感校園及動感社區項目,並公佈是次調查結果,協會期望與歐洲地區加強合作,協助提升香港學童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Posted on

2024巴黎奧運標誌出爐 巴黎奧組委:體現奧運革命精神

【體路專訊】2020年的東京奧運還有276天才揭幕,看似時間漫長,但距今接近五年時間的2024年巴黎奧運,也已經密鑼緊鼓籌備中。巴黎奧組委日前就公佈了會徽,金色圓形的設計看似簡約,惟其設計在媒體間以至社交網站上,都引來不少迴響。

根據報道,巴黎奧運的會徽描繪了在一塊金牌之中的奧運聖火,整體設計融入了巴黎上次舉辦奧運會、即1924年時流行的藝術風格。巴黎奧運組委會認為這個設計體現了奧運會的革命精神,他們解釋道,在1900年於法國舉行的奧運,首次開放女性參與比賽,是以這次奧運會徽的設計,是特別要向女性運動員和歷史致敬。

這些年來每逢有奧運會徽登場,隨之而來的總是有批評的聲音,有外國媒體指巴黎奧運的會徽酷似社交約會網站的標誌,有人認為會徽設計似在為髮型屋以至頭髮產品推銷,亦有人認為巴黎奧運的會徽看起來像emoji或卡通人物,不夠謹慎。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的巴黎奧運,以及同年稍後時間舉行的巴黎殘奧,都將使用同一個會徽,這是奧運史上首次出現的。

2024年奧運會將於當年8月2日至18日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這是繼1924年巴黎奧運會後,時隔整整100年後巴黎再次舉辦奧運會。巴黎也將成為繼英國的倫敦之後,又一個舉辦過三次奧運會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