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抗疫勇士.專訪】染疫期間感身體被攻擊 曾綺婷抱樂觀心態復出:我們要相信自己

【體路專訪】本地空手道運動員曾綺婷證實感染新冠肺炎29日後,於前日(17日)康復出院。她今日(19日)接受本網訪問時指,患病期間一度感覺受煎熬,並擔心病情會影響日後運動員生涯,但從電腦掃描報告顯示肺功能正常,故不擔心出現後遺症及影響復出安排。另外有醫生指出,香港對於病毒測試標準較為嚴謹,因此出現「假陰性」的可能微乎其微,籲大眾毋須過份擔憂。

曾綺婷上月20日確診入院,經過近一個月治療後終於康復,她出院後返回體院宿舍休養,並透過體院Facebook分享出院感受(相關報導:空手道女將曾綺婷出院 FB影片鼓勵隊友教練繼續努力。這位港將受訪問時稱,一度擔心病情影響日後運動員生涯:「患病期間一直以平常心面對,但擔心肺功能受損,或出現纖維化等後遺症。不過轉院後都有做過2至3次電腦掃描,結果顯示肺部一切正常,因此不擔心病情會永久影響生活。」她亦曾擔心難以回復嗅、味覺,慶幸僅在兩日內能回復正常。

(圖:體路資料庫)

曾綺婷表示其病情相對其他患者雖不算嚴重,但在入院初期曾出現嚴重腹瀉,令她心情變得低落,「身體每日都好像被攻擊一樣,感覺很辛苦,但隔1日後情況好轉不少,慢慢感覺像正常人一樣。」經過兩次深喉樣本測試呈陰性後,她轉到大埔那打素醫院的二線隔離病房休養,但病毒仍在體內留存兩周,令她感到煎熬:「糞便樣本仍然長期驗出陽性,不知道做甚麼才能夠排出病毒,曾嘗試過不同辦法,試過喝益力多、喝奶,以及多吃橙、火龍果、麒麟果甚麼都試過,但作用好像都不大。」

直至上周四,她在連續兩次糞便樣本測試呈陰性後,獲證實可以出院。曾綺婷認為出現「假陰性」機率輕微,相信身體在感染1個月後已產生抗體,故不擔心會再度感染。不過她坦言絕不掉而輕心,在體院休養期間會注意衛生,盡量與人保持適當社交距離。除了在體院緩跑徑作慢跑訓練外,一般情況下都只留在宿舍房間,膳食方面主要會叫外賣或由家人送飯。另外她正與醫院方面溝通,將會定期入院覆診及再接受病毒測試,將安全風險減至最低。曾綺婷現時每日會在體院範圍慢跑,並定期與教練檢視訓練狀態,預計兩周後將視乎進度而正式復操。

(圖:曾綺婷Facebook專頁)

本港連續8日單日新增確診個案達個位數,曾綺婷對此感到欣慰:「見到新增個案維持少數感到好開心,證明香港人及政府的措施成功。希望大家不要鬆懈,盡量少外出,明白這段時間會較悶,即使外出『唞氣』也好,亦記住幾小時內要換囗罩及其他措施。」她同時以比賽喻意疫情:「今次經歷像比賽一樣,即使一直落後也好,不要因一時結果而感到消極,我們要相信自己,沿途亦有隊友互相鼓勵,最後一定會勝利的。」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總監容樹恒教授(圖:體路資料庫)

糞便樣本測試可信性高 醫生籲毋須過份擔憂「假陰性」

對於曾綺婷出院後重返正實施「封院令」的體院,或會令外界擔心出現安全風險,以及出院病人產生「假陰性」現象。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總監容樹恒教授表示,出現「假陰性」的機會需視乎檢測的準確度,而香港的檢測標準較為嚴謹,糞便樣本測試的可信性大:「香港病人最初只要連續兩次深喉唾液測試呈陰性便可出院,但隨後大部份醫院再加入糞便樣本測試,增加檢測的可信度。曾有外國研究發現,部分病人在深喉樣本測試雖呈陰性,但在糞便裡仍然驗出病毒。」

容醫生指出曾綺婷在上月30日的深喉樣本曾經呈陰性,惟糞便樣本仍然殘留病毒,因此一直未能出院。直至上周一(13日)曾綺婷的糞便樣本測試首次呈陰性,兩日後再覆檢亦再度驗出陰性,相信在她體內已產生抗體,故復發機會可謂微乎其微,即使返回體院亦無安全風險。不過他建議出院病人仍需進行自我醫學監察,留意有否出現呼吸道感染徵狀及發燒,並與人保持適當社交距離。

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抗疫勇士.專訪】染疫期間感身體被攻擊 曾綺婷抱樂觀心態復出:我們要相信自己

Posted on

運動初哥必需識!「FITT原則」助你設計訓練計劃

(Photo Credit:IOC)

【體路專欄】每個人健身的原因都不一樣,有人希望保持身體健康,有人希望保持身段,有人希望肌肉變得更強壯。由於每個人做運動的理由及體能狀況都不一樣,如果盲目跟從網上的訓練計劃,或許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大家都要認識「FITT原則」,並跟隨當中的原則設計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

FITT分別是四種不同訓練元素,分別為頻率(Frequency)、強度(Intensity)、時間(Time)及類型(Type):

1. 頻率

頻率是設計訓練計劃第一項要考慮的因素,當中要根據身體狀況、訓練目標等進行調整,而美國亦有學者制定運動指南,讓大家在決定練習頻率時進行參考:

有氧運動:每周進行五天或更多日數的中等強度運動,或每周三天的高強度訓練,以改善健康狀況。假若是以減肥為目標,則需更頻繁地練習,約每周六天。

力量訓練:每周進行兩至三天非連續的鍛鍊,不過這個日數是取決於鍛鍊的部位,假若一天是鍛鍊上半身而另一天鍛鍊下半身,這種情況下訓練日數會隨之增加。

2. 強度

強度的控制是取決於訓練的類型,同樣在有氧運動與力量訓練均有不同的準則:

有氧運動:一般透過心跳率、自覺強度(RPE)、談話測試等方法來監測訓練強度。一般建議在長時間維持中等強度的穩態(維持穩定速度、強度及輸出功率)訓練,亦可在短時間內進行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在鍛鍊的過程中最好同時有低、中、高強度的訓練,以刺激不同的能量系統並避免過度訓練。

力量訓練:力量訓練可以由不同的參數進行監測,不過一般都是以1RM(1次能舉起的最大重量)的60-80%為基準,若訓練目標是減肥或增強肌耐力,則要減低百分比以進行更多的數次。

3. 時間

鍛鍊時間並沒有固定的規限,一般都是取決於體能水平及訓練類型:

有氧運動:美國學者建議有氧運動需進行30至60分鐘,但若然是初學者,則可由15至20分鐘開始。另外如果進行跑步等穩態有氧訓練,則可能要30至60分鐘,而進行高強度訓練,則大約維持在20至30分鐘。

力量訓練:力量訓練的時間取決於訓練計劃,若一次進行全身訓練,則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但如果每次只進行某部位的訓練,花費的時間自然減少。

4. 類型

訓練類型是最重要亦是最容易控制的因素,有助避免因過度運動而引致受傷:

有氧運動:有氧運動的類型是最容易改變,因為任何運動都能夠增加心跳率,例如跑步、散步、踏單車、跳舞等都是可選擇的運動類型。

力量訓練:力量訓練同樣有多種選擇,任可能夠提供阻力的器材如阻力帶、啞鈴、器械等。

資料來源:verywellfit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運動初哥必需識!「FITT原則」助你設計訓練計劃

Posted on

業界代表馬逢國認不熟體育界 同意成立獨委會研究鳳凰計劃

【體路專訊】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在今日(18日)播出的電視節目《大輝主場》中接受香港體育學院主席林大輝訪問,期間承認自己「唔係好熟悉體育」,認為不可能覆蓋席位的所有4個界別,但表示自己上任之初有份成功爭取落實啟德體育園計劃。他又同意應該成立獨立研究委員會研究鳳凰計劃的成效,並認為政府在「回應性管治」下已為奧運轉播權籌謀解決方案。

(香港開電視截圖)

 

自2012年起擔任兩屆體演文出界議員的馬逢國過往常被體育界質疑為外行人,在晚上播出的《大輝主場》中亦被林大輝問及此事,坦言自己不熟悉體界並謂政制上有缺陷:「客觀上是有限制,我亦沒有辦法。香港的界別多不勝數,根本不可能為每個界別都分配獨立議席。我這個議席代表四個界別:體育、演藝、文化、出版,很難有一個人或議員可以完全覆蓋這幾方面。我覆蓋了三個部份:演、文、出,我都從事過,一路都有工作。至於體育,充其量只能說是一個愛好者、參與者,或只是一個很好的觀眾。至於我是否很熟悉體育?的而且確不是很熟悉。」

馬逢國過往曾擔任藝術發展局主席,亦曾監製多部港產片,現時則身兼電影發展局主席及西九文化區董事局成員。林大輝其後指馬逢國有可能因認受性低而遭體育界唾棄,後者表示自己上任之初有份成功爭取落實啟德體育園計劃,並在上屆會期提出一個要求政府檢討體育政策的無約束力議案,未來會為業界製造更多就業及投資機會。

馬逢國(圖:體路資料庫)

 

身兼南華班主的林大輝在節目中批評足總的鳳凰計劃如同「山雞計劃」,效果與球迷期望有落差。馬逢國認為應該客觀地就計劃作出研究,並同意成立一個獨立研究委員會:「要找出哪一方面不夠好,有的非其能力所及,亦有的可能是政府需要做得更好,更可能是客觀上存在的問題。要了解整件事的客觀情況是怎樣,了解清楚以後,便可以對症下藥。」他亦指推動體育可以提升社會活力,政府亦可藉此修補社會撕裂:「香港隊有入球,不管你是黃是藍都會一起歡呼。政府是知道的,問題是她覺得可以有多少比重。」

東京奧運的香港直播至今仍未落實,早前亦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出手購買,惟當局指過往轉播權均在商業市場中落實,有需要時才會提供協助。馬逢國認為問題在於轉播費用太貴,提議政府可以在業界同意下出手購買,之後再分配有港隊出戰的項目予各大電視台轉播:「政府不應該與民爭利,但的確這是一個福祉,只是政府全包轉播權的話會減低電視台的積極性,可以用抽籤或投標的方式決定項目由哪個電視台跟進。」他指政府現時是「回應性管治」,但相信已對此事大為緊張,正在籌謀圓滿的解決方案。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業界代表馬逢國認不熟體育界 同意成立獨委會研究鳳凰計劃

Posted on

【武漢肺炎】疫情下的教學與運動日常 小學「全民」視像體育堂一舉多得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視像教學,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停課不停運動

【體路專訊】疫情肆虐下全港中小學復課無期,不少學校選擇把教室搬上網絡,從上載教材與教學影片等資源到實時視像教學,真正做到停課不停學。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亦踏進視像教學這個教育界的全新領域,在應用到學科課堂前,學校率先舉辦讓「全民」參與的視像體育課,除了為因疫情生計受影響的教練提供部份收入外,亦帶來多種好處。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視像教學,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停課不停運動
協和小學田徑隊今學年於九龍西區學界賽奪團體2亞2殿,且打破2項分區紀錄(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協和小學向來重視音樂及田徑發展,希望從中發掘學生潛能、保持身心健康之餘,亦能有助學生升學。然而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在今年年初爆發,中小學在農曆新年假期後停課至今,本年度大部份學界比賽亦取消,協和小學原本年中無休的田徑訓練突然暫停,打亂學生訓練節奏,一眾體育老師既擔心對同學的生、心理做成影響,同時亦盼為來年的學界比賽作準備,於是透過視像軟件Zoom進行的田徑訓練就應運而生。

由田徑訓練到開放全校參與

「原本只是與田徑隊員一起做運動,由教練帶領做體能,試過兩堂後發現效果不俗,於是校長就提出不如嘗試開放予全校學生參與,一起做運動。」協和小學主任陳堅談及田徑訓練課演變成視像「全民體育堂」的過程:「沒想到反應非常踴躍,由於軟件限制最多100人參與,名額很快便爆滿,甚至有學生的家長打電話問為何不能加入。看見需求這麼大,校長就提議增至一星期3次、每次3個時段。」現時協和小學逢一、三、五中午透過視像進行全民運動,按級別分為3個時段,每兩級一個時段、每個時段約30分鐘。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視像教學,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停課不停運動
左起:教練許友曉、體育老師葉紹強、司徒伯明、主任陳堅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視像教學,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停課不停運動
因應視像軟件傳出保安問題,為確保參與者全為校內同學,課前要求同學把名稱改為班別、學號及姓名,名字不合規格的參與者會被老師移除

視像體育課的累計上課時間與停課前體育課的節數相若,不同的是,以往體育堂由體育老師葉紹強及司徒伯明等授課,視像體育堂則有田徑隊教練許友曉加入帶領學生做運動,協和小學希望藉此能讓教導田徑隊5年多的許Sir在疫情致停課、康文署場地封場而收入大減下不至於手停口停。於是一個時段的視像體育課就由葉Sir、司徒Sir及許Sir分工合作,一人負責示範、與同學一同做動作,另外兩人則分別計時及不斷觀察各同學的動作並提點,下一個時段就交換角色,3人完成後均笑言比親身教學更疲累。

視像體育堂自由參與,但同學反應熱烈及積極參與,葉Sir笑言經過一個摸索及適應的過程:「或許同學起初不習慣鏡頭,打開鏡頭後只坐著不動,我們做到喘氣,他們也只是點點頭。」幸而協和小學的同學普遍好動,很快便投入參與,司徒Sir認為視像教學亦有其好處:「老師不用花太多時間管理課堂秩序。同學以前在體育堂很容易分心、與其他同學聊天等,現在參與的同學本身已有心做運動,在鏡頭前能更專注在老師身上,老師一起做動作之下投入感也更高。」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視像教學,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停課不停運動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視像教學,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停課不停運動

視像課好處限制並存

談及視像教學,許Sir直言有助幫補收入:「自從疫情爆發後,學校停課、康文署封場令教練收入大減,現在的視像教學讓自己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收入,如果其他學校都實行,就能幫助許多教練。」他亦認為在過程中學懂使用新科技亦有助往後教學:「如果疫情過後再有機會因為惡劣天氣等因素而不能練習,我們都能夠立即使用視像教學,不用只是暫停訓練。」不過他亦坦言視像教學有其限制:「因為空間相對狹窄、而且也沒有田徑場的器材,只能盡量用家中能找到的東西,比如水樽、椅等協助訓練,因此訓練亦要以簡單為主。」另一限制則是參與同學人數較多,要顧及全部同學就變得相當吃力,因此在1人帶領做動作時,另外2人就得不斷橫掃電腦畫面,希望能盡量觀察更多同學、給予意見。

雖然動作簡單,但課程內容絕不馬虎,3人為每次課堂做足準備,也按同學的年齡而教導不同的動作,司徒Sir指:「做動作要按部就班,低年級主要以訓練神經反應的動作為主,他們未必能做太辛苦的體能;高年級就能多做鍛鍊肌肉及體能的動作,讓他們感受到肌肉正在用力。」他認為視像教學雖不及親身教學,但在現時情況下總比沒有運動更好,「而且這樣能保持他們的學習動力,長期不活動會令動力減弱,甚至身型會走樣,田徑隊的運動員在復課後重投訓練就會變得困難。」至於在鏡頭下教學能否做到技術提升,3人則認為視年齡而定:「低年級同學或會有限制,但高年級同學普遍能接收老師的口頭指導而完成動作。」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視像教學,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停課不停運動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視像教學,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停課不停運動

除了避免內容過於重覆而感到沉悶,他們亦想出一些挑戰動作予同學嘗試,例如葉Sir挑戰高年級同學的動作就是在進行平板支撐的動作時,以單手拿起一件軟物放在前面的椅上,再回到平板支撐的動作,然後以另一隻手把軟物取回放在地上,如此重覆,挑戰30秒限時內重覆做20次。他指挑戰令課堂內容更多元化:「這個動作能訓練身體及手眼協調,給予他們目標之外,亦能發揮創意。有些同學與家長一同挑戰,或家人幫助他們拍片,也能讓親子間有更多互動、增進感情。」可惜的是,暫時尚未有同學能夠成功挑戰3位導師。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視像教學,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停課不停運動
3位導師會自創一些挑戰

協和小學在復活節假期後將開始全面採用視像教授主科,為免與課堂時間衝突,全民運動的時段將減少一天,改為一週兩次。從影片教學踏入實時視像教學的新領域或許再需時間適應,不過副校長陳國源認為學校嘗試過以Zoom進行體育課後,校方及同學都對應用程式有更多掌握,相信正式在學科上應用時能更快步過適應期,或許這是全民體育課的意外收穫。

圖、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武漢肺炎】疫情下的教學與運動日常 小學「全民」視像體育堂一舉多得

Posted on

【東奧延期】奧運明年能否舉行全看疫苗 IOC承認奧運仍有機會受疫情影響

tokyo2020,2020東京奧運,五環標誌
(Photo Credit:Tokyo2020)

【體路專訊】在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東京奧運將押後1年至2021年舉行,不過屆時疫情的發展情況仍是未知之數。國際知名的愛丁堡大學公共衛生教授Devi Sridhar指,奧運會與殘奧會能否在2021年順利舉行,「完全取決於疫苗的研發」。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多國擴散,全球超過200萬人受感染,當中逾10萬人死亡,疫情何時消退至今仍無法估計。自疫情爆發以來,醫學界已經積極研發疫苗,Sridhar稱:「原本以為研發疫苗要1年至1年半的時間,但進度好像比預期快。」病毒令全球關注的奧運會受影響,Sridhar認為疫苗將是來年東京奧運能否順利舉行的關鍵:「如果有一種有效而且價格便宜的疫苗,我認為奧運會能夠順利於2021年舉行,假若沒有這種疫苗,我認為舉辦奧運是不切實際。」

(Photo Credit:Tokyo2020)

奧運會聚集全球數以萬計的運動員及觀眾,若沒有疫苗下病毒於奧運會期間爆發,後果可能是不堪設想。據英國《BBC》的報道,IOC協調委員會主席John Coates承認,新冠肺炎仍有可能影響到來年奧運會的舉行,惟早前東京奧運發言人高谷正哲表示,現時IOC與東奧組委會仍未有「東奧Plan B」,各界仍為2021年的奧運會作準備,東奧組委會森喜朗早前亦表示:「在東京奧運落實延期後不久,我們已經成立特別小組以克服所有挑戰。我們將繼續與各組織合作,確保奧運會能夠順利於2021年舉行。」

資料來源:綜合外媒報道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奧延期】奧運明年能否舉行全看疫苗 IOC承認奧運仍有機會受疫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