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中小學生的肌力及體能訓練原則

【體路專欄】根據教育局的數據顯示,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每年舉辦超過20,000場校際體育運動賽事,當中約有12.6萬位中學生和小學生參與[1] ,佔整體學生數目約18%(以全港接近70萬名中小學生計算[2])。另一方面,根據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和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體育組於2014至2016年期間所錄得的統計數字,在學校體育課堂以外,大約70%中小學生每週最少參與一次組織性體育運動訓練(Organized Sports Training) [3],當中約有25%更會參加校際體育運動賽事。可見,參與體育運動的學生人數與日俱增。

在「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運格言驅使下,中小學生的體育運動訓練不再停留於運動專項的技術和戰術層面,日常的訓練亦包括了不少體能訓練。曾有意見指出,中小學生的身體成長和發展尚未成熟,肌力及體能訓練可能會增加其運動系統的負荷,導致他們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因此,宜先集中運動專項技術的練習,避免肌力及體能訓練。然而,以上意見並非建基於實證(evidence-based)原則[4]

世界衞生組織在2020年發表的《WHO體力活動及靜態行為指南》[5] ,當中說明了劇烈強度運動對兒童及青少年肌肉、骨骼發展的重要作用,建議中小學生每週最少進行三次增強肌肉和骨骼的訓練。其實只要在效益(effectiveness)與安全性(safety)兩者之間取得平衡,肌力及體能訓練對兒童及青少年絕對是利多於弊的。筆者會於本文為肌力及體能教練、體育教師、運動教練和體適能教練提供針對中小學生肌力及體能訓練的原理依據和訓練原則。

時機、負荷、模式和作息的比例

 要設計一個適合中小學生的肌力及體能訓練,首先要根據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發展進程(developmental process)和身體成熟程度(biological maturation)來編排訓練內容和方案。本港中小學生的身高數據顯示 [3],男生的身高增長在13歲左右最為明顯,女生則在9至11歲期間,而男女身高成長最大年度差約為7.0至7.5厘米。在速長期之前,中小學生的肌力及體能訓練應以促進神經肌肉功能為主,例如協調、反應、穩定性、靈敏度等等,之後才逐漸加入更多的肌力、爆發力和速度等體能訓練。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發育期間不應進行過份積極或頻繁的運動訓練,以免遇上骨骼肌肉相關的運動損傷風險。因此,中小學生的肌力與體能訓練除了要考慮「時機」外,也要兼顧訓練負荷、訓練強度、運動模式和休息間歇比例等等因素。[6]

重視「過程」勿急功近利

美國的學者曾於2016年在《美國運動醫學學院健康體適能期刊》發表文章,以“PROCESS”概括了兒童及青少年進行阻力訓練時的七大基礎訓練原則 [7],包括有:

  • P = 循序漸進(Progression):按身體的可承受性,逐漸地增加負荷,使身體適能緩緩地得以提升。
  • R = 恆常性(Regularity):參與持續而恆常的訓練,每星期進行2至3次練習。
  • O = 超負荷(Overload):適當地使用較日常活動強度或負荷為高的方法或阻力,刺激身體發展。
  • C = 創意 (Creativity):教練應設計和選用更多新穎、別出心裁的訓練方案和工具進行訓練,以提升中小學生參與訓練的推動力。
  • E = 樂趣 (Enjoyment):在重複技術練習和挑戰性之間取得平衡,使中小學生享受練習過程,從中感到趣味。
  • S = 群體互動(Socialization):多鼓勵同輩之間的互動性,讓中小學生在群體練習模式中各展所長,互相學習。
  • S = 教練督導(Supervision):在教練建議安全的環境和方式下進行訓練。

“PROCESS” 的中文意思就是「過程」,這七大原則提醒教練們避免急功近利,切勿盲目追求達成目標,而忽略了訓練的「過程」。

肌力及體能訓練處方

除了依照 “PROCESS” 原則外,在運動訓練細節方面,亦可考慮以下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元素 [8](見表一):

表一:適用於中小學生肌力及體能訓練的處方

處方 描述
頻次(Frequency) ž   每星期2至3次練習,不應連續兩天練習同一組肌群。
強度(Intensity) ž   初學者應先選用較低負荷進行練習 (不大於60% 1RM);

ž   其後,若以肌力為目標,負荷亦不大於80% 1RM;

ž   然後,才逐漸針對爆發力進行練習;

ž   當肌肉適能有所提升後,慢慢地才增加5-10%的負荷。

時間 (Time) ž   練習前,先進行5至10 分鐘熱身,應包括相關肌群的動態活動;

ž   按上述原理選擇負荷後,初學者應針對同一組肌群,先進行1至2組練習,每組重複次數10至15左右;

ž   其後,逐漸地增加組數到2至3組;

ž   若負荷增加,每組重複次數則縮減到6至10左右。

類型(Type) ž   教練督導是進行安全及有效練習的最大關鍵;

ž   先掌握正確的動作技巧;

ž   應針對身體各個部位的主要肌群進行均衡的練習,確保兒童及青少年的肌肉均衡成長;

ž   先練習多關節(Multi-joint)動作,及後再練習單關節(Single-joint)動作;

ž   先練習較大的肌肉,再練習較小的肌肉;

ž   著重神經肌肉協調和平衡;

ž   提升練習的創意、樂趣及群體互動;

ž   練習方式及工具要多元化;

ž   練習後需要充足的伸展。

教練專業督導 管理風險

 造成兒童及青少年進行肌力及體能訓練時出現骨骼肌肉損傷的主因包括不正確的提舉技術(improper lifting techniques)、錯誤選擇訓練負荷(poorly chosen training load)或缺乏合資格教練督導(lack of qualified supervision)等等。美國學者及其研究團隊指出,合資格教練的專業督導可以大大減低兒童及青少年訓練受傷的風險[5](見表二)。

表二:教練專業督導的風險管理

風險 教練風險管理
不安全的訓練環境 ž   教練確保訓練空間充足,並檢視器材及工具的完整性、位置排列合宜。
錯誤的器材及器具存放 ž   教練確保器材及器具存放在合適位置;一些需要教練專業指導下進行之練習工具,必須存放妥當,避免中小學生隨意使用。
不安全的器材使用 ž   教練可以在當眼處張貼告示,指出不安全使用器材的情況。
過高的訓練負荷或訓練量 ž   教練嚴密監控阻力訓練處方,告知中小學生未經批准,不能任意改變調高訓練負荷或訓練量。
惡劣的動作技巧 ž   教練提供清楚的指示及適時的回饋。
差勁的軀幹控制 ž   教練提供針對性的神經肌肉協調和穩定性練習。
不均衡的肌肉訓練 ž   教練確保訓練方案中,主動肌和相應的拮抗肌都得到均衡練習。
受傷經歷 ž   如中小學生表示曾經歷傷患,教練需要向其家長或醫護人員尋求進一步資料,以作出適當訓練調節。
青春期成長與發育 ž   教練考慮到中小學生成長和發展因素,盡力在訓練方案內兼顧性別、年齡差異,作出適當訓練調節。
缺乏休息及恢復 ž   教練安排適當的休息及生活模式建議,提醒中小學生均衡營養和充足睡眠的重要。

總的來說,要好好培養青少年積極和安全地參與運動,需要編排適合的肌力及體能訓練。除了需要考慮身體成長和發展的成熟程度之外,訓練負荷、訓練強度、運動模式和訓練休息間歇比例等等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訓練應該依據循序漸進、恆常性、超負荷、創意、樂趣、群體互動,及教練督導這七大 “PROCESS” 原則來設計,訓練內容亦需要根據特定的運動處方元素(即訓練頻率、運動強度、訓練時間和運動類型)來制定。而且,教練的角色十分重要,其專業督導能大大減低訓練時的潛在風險。筆者希望本文能夠為一眾肌力及體能教練、體育教師、運動教練和體適能教練提供參考,讓本港學生能夠從小開始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和訓練基礎。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參考資料:

  1. 教育局。(2020)。立法會十七題:學生體能活動。刊於2020年2月26日,來自: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002/26/P2020022500619.htm
  2. 教育局。(2019)。201819 學年學生人數統計 (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程度)。刊於2019年6月,來自:https://www.edb.gov.hk/tc/about-edb/publications-stat/figures/index_1.html
  3. 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體育組。(2016)。中小學生體適能及體育態度調查研究(20142016年度)。未發表之數據。
  4. Faigenbaum, A.D., Myer, G.D., Naclerio, F. and Casas, A.A. (2011). Injury trends and prevention in youth resistance training. Strength Cond J, 33, 36-41.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15128
  6. Towlson, C., Salter, J., Ade, J. D., Enright, K., Harper, L. D., Page, R. M., & Malone, J. J. (2021). Maturity-associated considerations for training load, injury risk,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youth soccer: 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10(4), 403–412. https://doi.org/10.1016/j.jshs.2020.09.003
  7. Faigenbaum, A. and McFarland, J. (2016). Resistance training for kids: right from the start.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0, 16-22. doi: 10.1249/FIT.0000000000000236
  8. Faigenbaum, A. D., Kraemer, W. J., Blimkie, C. J., Jeffreys, I., Micheli, L. J., Nitka, M., & Rowland, T. W. (2009). Youth resistance training: updated position statement paper from the 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3(5 Suppl), S60–S79. https://doi.org/10.1519/JSC.0b013e31819df407

文:黃永森先生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肌力及體適能委員會委員(2020 – 2022)
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運動生理學家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中小學生的肌力及體能訓練原則

Posted on

【丹麥羽賽】東奧冠軍擒世界一哥 安賽龍激戰93分鐘逆轉桃田賢斗封王

羽毛球,安賽龍

【體路專訊】丹麥羽毛球公開賽周日(24日)落幕,男單決賽由東京奧運冠軍安賽龍與世界「一哥」桃田賢斗合演激戰,最終坐擁主場之利的安賽龍在激戰93分鐘後,以局數2:1反勝奪得冠軍,兼終結與桃田賢斗對賽12連敗的紀錄。

安賽龍今年狀態大勇,在世界羽毛球聯合會的世界巡迴賽事勇奪3冠3亞,8月更於東京奧運摘下男單金牌,暫時世界排名次席。今次回歸主場出戰世巡賽超級1000分站的丹麥公開賽,安賽龍順利殺入決賽,硬撼世界排名第一的日本桃田賢斗。兩人過往交手15次,桃田賢斗錄得壓倒性的14勝1負,安賽龍自2014年2月起已連續12次敗給桃田。

桃田賢斗(圖:體路資料庫)
安賽龍(圖:體路資料庫)

今次再度交手,安賽龍在主場觀眾打氣下力爭冠軍,首局搶得先機下最多拉開過7分差距,卻被桃田賢斗中段連得8分反先,世界「一哥」最終在「刁時」先取22:20。桃田賢斗於第二局乘勝追擊,曾領先過5分,不過打逆境波的安賽龍在最後階段從14:17一口氣逆轉,以21:18扳回一局,更在決勝局未曾落後下大勝21:12,最終經過1小時33分鐘激戰後反勝2:1奪冠。

安賽龍賽後在社交媒體以中、英及丹麥文三語分享自己得獎感受:「真是難忘的一周!我終於拿到了丹麥公開賽的冠軍!這場比賽我贏得很不容易,桃田是現役最棒的男單之一,也是我一直都很尊敬的運動員。感謝來現場支持我的你們,也感謝給我留言支持我的你們。我會繼續努力,法國公開賽見!」

羽毛球

女單決賽方面,日本山口茜激鬥韓國新星安洗瑩。前者在落後一局18:21下,於第二局以25:23扳平後,決勝局安洗瑩疑受傷影響表現,並在落後5:16時決定退賽,山口茜相隔21個月後再奪國際賽女單冠軍。男雙及混雙冠軍亦由日本球手奪得,保木卓朗/小林優吾於男雙決賽直落21:18、21:12擊敗丹麥組合Kim ASTRUP/Anders Skaarup RASMUSSEN;東京奧運混雙銅牌得主渡邊勇大/東野有紗則以21:18、21:9擊敗泰國的Dechapol PUAVARANUKROH/Sapsiree TAERATTANACHAI奪冠。女雙冠軍由中國組合黃東萍/鄭雨奪得,決賽以21:15、21:17擊敗韓國2號種子李紹希/申昇瓚。

山口茜(圖:體路資料庫)
羽毛球
渡邊勇大/東野有紗(圖:體路資料庫)

丹麥公開賽落幕後,世界巡迴賽超級750分站的法國公開賽隨即會於周二(26日)展開。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丹麥羽賽】東奧冠軍擒世界一哥 安賽龍激戰93分鐘逆轉桃田賢斗封王

Posted on

【網球】張瑋桓/王康怡連續兩站圾及賽女雙捧盃

【體路專訊】香港網球代表張瑋桓及王康怡在舉行的ITF職業巡迴賽再下一城,兩人周日在女雙決賽「派蛋」,以直落兩盤擊敗另一港將胡可澄夥拍日本選手清水繪里的跨國組合,連續兩個星期在埃及站捧盃。

張瑋桓與王康怡戰畢全運後馬不停蹄,遠赴埃及沙姆沙伊赫連戰兩站ITF 15000美元職業巡迴賽,兩人一星期前已擊敗捷克及中國球手組合封后,分別取得個人第11個及首個職業雙打冠軍。「張王配」上周乘勝追擊,以3號種子身份亮相第2站賽事,且繼續保持上佳發揮,連勝三場以不失一盤姿態強勢殺入決賽,與4號種子胡可澄/日本清水繪里爭冠。

張瑋桓(左)及王康怡(右)連續兩星期在女雙賽事捧盃。(圖:香港網球總會)
張瑋桓(圖:體路資料庫)

張瑋桓/王康怡在冠軍戰全場佔盡優勢,接戰即兩破對方發球局,雖然領先4:1後在第5局被對手「反破」追至2:4,不過技高一籌的「張王配」仍順利以6:2先拔頭籌,兩人在第2局愈打愈順,最嫋更派出六隻光蛋以6:0奠勝,捧走埃及之行第二個雙打冠軍。至於另一位香港球手伍曼瑩夥拍荷蘭代表被列為2號種子,卻在首圈例灶不敵愛沙尼亞及德國球手。

女單方面,6號種子胡可澄在8強以1:6、6:7(3:7)向泰國對手稱臣,無緣準決賽,張瑋桓及王康怡則同在次圈止步。

胡可澄(圖:體路資料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網球】張瑋桓/王康怡連續兩站圾及賽女雙捧盃

Posted on

【滑浪風帆】風帆隊囍事!眾星齊賀陳晞文成婚

【體路專訊】東京奧運後暫時放下帆板的陳晞文今日(24日)與男朋友陳家威(Sunshine)成婚!一對新人早上先在教堂行禮,晚上再在銅鑼灣擺酒,在前輩李麗珊、黃德森、總教練陳敬然、鄭俊樑等一眾隊友,以及眾多運動員見證下正式成為「陳太」。

黃德森(左一)及李麗珊(右一)

Sunshine去年在澳洲世錦賽後向陳晞文求婚,後者在教練陳敬然、隊友鄭俊樑及魏瑋恩等見證下說出「我願意」。東京奧運後,Hayley放下帆板預備人生新階段,重返校園完成港大英國文學學士課程,今日亦正式與Sunshine成婚。兩人黃昏在銅鑼灣一間酒店宴請親友。除了田徑隊名將方綺蓓任伴娘,Hayley教練鄭國輝、隊友魏瑋恩及鄭清然等兄弟姊妹團成員外,鄭俊樑、馬君正、麥卓穎等隊友、「風之后」李麗珊及丈夫黃德森、不同年代的風帆隊成員,還有「女車神」李慧詩、賽艇的趙顯臻、李嘉文,以及硬地滾球的何宛淇等亦有到賀。

Hayley早前接受訪問時透露,婚禮以用「紙」及「字」為主題。晚宴佈置以故事書作佈景,寫上「My sunshine My Rose」等甜蜜字句。

Sunshine去年到澳洲為出戰世錦賽的Hayley打氣,賽後更求婚成功。(圖:體路資料庫)
陳晞文與老公的結婚照由攝影師程詩詠操刀。(陳晞文Instagram圖片)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滑浪風帆】風帆隊囍事!眾星齊賀陳晞文成婚

Posted on

【殘疾人全運】黃漢彥兩破全國紀錄100背添金 女將張淬淇摘銀

黃漢彥(中)繼昨日稱霸S14級200米自由泳後,再以破全國紀錄佳續贏得S14級100米背泳金牌;女將張淬淇亦在S14級100米背泳勇奪銀牌。(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體路專訊】香港游泳代表周日(24日)在第11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暨第8屆特殊奧運再添一金銀,黃漢彥繼昨日稱霸S14級200米自由泳後,再以破全國紀錄佳續贏得S14級100米背泳金牌;女將張淬淇亦在S14級100米背泳勇奪銀牌。

(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黃漢彥(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張淬淇(右)(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張淬淇(左二)獲得100米背泳銀牌(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已有一金在手的黃漢彥今日轉戰S14級100米背泳,早上先在預賽游出以1分10秒43刷新全國紀錄,獲首名晉級決賽,下午在決賽再把成績推前至1分09秒31,一日兩破全國紀錄,摘下個人在本屆賽事第2面金牌。女將張淬淇亦不讓專美,昨已贏得S14級200米自冠軍的她,於100米背泳決賽泅出1分20秒80增添一面銀牌。至於聶建軍在男子S13級100米蝶泳決賽就以1分12秒24完成賽事,總排名第6。經過2日賽事,港隊在游泳項目已袋走3金1銀獎牌。

陳思魯、林嘉偉擊敗黑龍江隊(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范嘉豪(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同日進行的田徑項目,出戰男子T36 級100米的陳泳森在決賽跑出14秒24名列第七,女子T20級400米決賽,謝彩玉以1分07秒92取得第8名;另邊廂的乒乓球賽事,李銘業、唐志銘及唐志勇組成的港隊在男子TT7級團體循環賽,先後以場數1:2及0:2負海南隊及江蘇/重慶組合,明早(25日)與湖北隊進行最後一場賽事;男子TT8級團體小組賽的陳思魯、林嘉偉就在第3場小組賽以場數2:0擊敗黑龍江隊,將與安徽隊交鋒

男子TT11級單打賽8強賽,4位港將袁景誠、蔡明輝、范嘉豪、梁仲仁均吃敗仗,無緣晉級準決賽,之後在第5至8名名次賽合演兩場「內戰」,最終范嘉豪及梁仲仁分別擊敗袁景誠及蔡明輝,明日將爭奪第5名,袁景誠、蔡明輝則競逐第7名。

相關新聞:【殘疾人全運】黃漢彥、張淬淇破全國紀錄 男、女子S14級200米自分途摘金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殘疾人全運】黃漢彥兩破全國紀錄100背添金 女將張淬淇摘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