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創傷防護員在賽場上的「臨場支援」

運動創傷防護員協助運動員做伸展運動。

【體路專欄】本學會在早前的文章都介紹了有關「運動創傷防護員」(Clinical Sports Trainer)一職的甜酸苦辣,以及在大專比賽中的角色等等。今次,筆者希望分享運動創傷防護員(簡稱防護員)較為人熟悉的工作——在比賽場上提供「臨場支援」。

有關注本地球賽或學界運動賽事的讀者,或許會留意到運動創傷防護員「老是常岀現」在賽場上,但卻未必了解他們的角色、出現的原因和作用。比賽時,他們就站在令人羨慕的「有利位置」觀賞賽事。當有運動員發生意外時,往往能看見他們匆匆跑到受傷的運動員身旁,才說幾句話,就決定了運動員的去留。運動員在比賽時遇上突發事故時,防護員有時會允許他們如常繼續作賽,有需要時又要求他們乖乖離場休息。到底他們的「臨場支援」工作是怎樣的呢?

支援比賽第一步 開賽前準備

不難相像,運動員在比賽時的慣常程序包括:進場前足夠休息; 進場後心理準備、熱身、策略研究;出場前熱身等等。作為運動創傷防護員,需要準備的工作其實也不比運動員少。賽前除了我們最關注的運動員狀況之外,我們也需要提前做各方面的資料蒐集,例如有關即時處理受傷的賽規、賽場的官方緊急醫療程序、比賽進程和支援隊伍的季度賽績等等。如果有幸擔任運動隊伍的常駐防護員,並與該隊伍長期合作的話,可以使我們對於運動員的認識、運動項目的慣常動作需求及遊戲規則等等更為熟悉,從而為運動員提供更周詳的照顧和準備。

一般我們會比運動員更早到達賽場「熱身」,包括觀察現場環境、感受比賽氣氛、在運動員熱身前與他們交談,了解他們的身心狀態,並因應臨場的條件,給予一些臨場的預防受傷建議。在運動員熱身時,防護員會觀察他們的動作質量、場地的臨場醫療設施、比賽場地安全、天氣等等。我們需要時刻考量,腦海排練著可能會出現的突發狀況和臨場處理步驟。這些「熱身」可以讓我們更準確估計比賽的高危時刻,以及預備充足和適合的支援物資。 萬一有比較嚴重的意外發生時,處理流程也會比較順暢和完善。

一眼關七 處理傷患最前線

比賽開始後,不僅運動員要進入狀態,防護員也應該專心一致於比賽。這並不代表我們只顧著欣賞緊張刺激的比賽,反而眼睛會定格在精彩時刻之後發生的事,例如尋找運動員不尋常的停頓、異常的肢體動作或不適的表情等等。

不過,由於各類運動項目的規例不盡相同,不是所有運動賽事都容許防護員自主跑進賽場,並在受傷運動員身旁提供協助。如果賽前沒有注意這一點,有可能因為個人疏忽而影響比賽結果。當有意外發生並需要防護員進場檢查時,我們需要在賽場內快速判斷受傷運動員的安危,衡量能否在場內簡單處理後讓運動員繼續比賽,還是需要在場邊更詳細的檢查或治療,並幫助有需要離場的運動員安全的撤退。

比賽進行期間,除了要緊盯著場內的情況之外,中場休息時我們也不能鬆懈。中場時,運動員需要留意教練的策略調動和與隊友進行協調溝通。由於比賽已進行得如火如荼,他們基本上都處於較興奮的狀態,容易忘記自己的傷患痛楚。雖然有些運動員會主動走近要求防護員處理小傷患,但更多時是我們主動上前提供治療和協助。因此,防護員需要把握時間,提醒運動員補充水份,並為他們冰敷、止痛或處理傷患,以確保每位將要繼續比賽的運動員都「完好無缺」地再出發。

運動創傷防護員在賽場上為運動員處理傷患。

比賽完結後的賽後跟進

完場哨子一吹,防護員投放在比賽的高度專注力也可以暫時放鬆一下。不過,我們的支援工作還沒有完結,例如需要儘快處理急性新傷患、為有舊患的運動員做舒緩按摩,以及提醒運動員做好充足的舒緩運動,讓身體能夠更快恢復等等。面對簡單的軟組織受傷(如輕度扭傷或拉傷),我們會給予運動員自我護理的建議;假如受傷情況較為嚴重,則會建議他們接受詳細的檢查或相應的治療,例如轉介適合的專科醫生或請教物理治療師護理的方法等等。當處理好所有傷患,離開賽場後,我們還需要準備比賽傷患總結報告給教練團隊,除了就個別受傷個案提供處理傷患的建議之外,報告亦有助他們清楚了解運動員的狀態,並就隊內傷患情況調整訓練和比賽策略。

運動創傷防護員為運動員做舒緩按摩。
運動創傷防護員在比賽不同階段的支援工作。

運動創傷防護員能為運動團隊帶來效益,然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本港的運動隊伍未必有能力聘請足夠的運動創傷防護員。假如讀者看到只有一名防護員在照顧整個運動隊伍,其實也算是很不錯了。相比起其他醫護人員,防護員與運動員的相處時間較多,雙方建立的信任令運動員更願意與我們分享日常生活和主動討論傷患或不適,這樣我們就能及早發現潛在問題及預防受傷。有些情況防護員甚至能充當運動員和教練之間的溝通橋樑,緩衝雙方因為運動員受傷而出現的負面情緒或壓力所帶來的衝突。

作為運動創傷防護員,筆者希望運動隊伍及市民大眾都能了解我們的能力和角色,並將防護員視為運動團隊的要員之一,希望日後不同的運動團體也能考慮聘請防護員,以支援各類型的運動比賽或活動,讓運動員能更安全放心地作賽,全力爭勝。事實上,臨場支援並不局限於個別運動隊伍,透過不同的合作方式,防護員也能為運動愛好者提供多種形式的支援,讓大家享受運動帶來的好處和樂趣。

最後,如各位讀者對運動創傷防護員這個崗位的進修課程或活動有興趣,歡迎瀏覽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中大骨科)舉辦的運動創傷防護員課程或中大運動醫學團隊的社交網站,或留意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的專欄文章:

運動創傷防護員課程專頁按此
中大運動醫學團隊專頁按此

筆者期待日後有更多運動愛好者加入香港的運動醫學團隊,為減低運動受傷和保護運動員出一分力!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參考文獻:
Prentice, W. (2013). Principles of Athletic Training: A Competency-Based Approach. McGraw-Hill Education.
Australia, S. M. (2013). Sports Medicine for Sports Trainers. Elsevier Australia.

文:畢穎欣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創傷防護員委員會 委員(2020-22年)
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兼職講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創傷防護員在賽場上的「臨場支援」

Posted on

【單車・專訪】港隊「梁姊妹」的亞運夢 細說「車隊先決」因由

單車, 場地單車, 公路單車, 梁寶儀, 梁穎儀【體路專訪】兄弟姊妹,想法未必會很接近,也沒有「寫包單」關係一定密切這回事。不過,眼前這對香港單車隊「梁姊妹」- 家姐梁寶儀(Boey)和細妹梁穎儀(Chloe),即便只從最細微的互動,也不難看出兩人之間的深厚感情。姊妹倆興趣都是「兩個轆」,雖說主攻的項目南轅北轍,但兩人卻是心有靈犀,對擺在眼前的運動員生涯有著共同的方向和目標。

單車, 場地單車, 公路單車, 梁寶儀, 梁穎儀
梁寶儀(右)與妹妹梁穎儀感情要好

訪問相約在西貢一間頗有名氣的小餐廳進行,「梁姊妹」和另一篇訪問的主角李思穎,早上9時30分從香港體育學院踏單車出發,預計須時45分鐘,她們仨說到做到,準時10時15分出現在餐廳門前。從坐下來的一刻開始,不論是點餐時的互動,或者著Chloe不要點味道比較強烈的espresso作餐飲,Boey對妹妹的關顧溢於言表。

單車, 場地單車, 公路單車, 梁寶儀, 梁穎儀

單車, 場地單車, 公路單車, 梁寶儀, 梁穎儀
那些年的梁寶儀(後)和梁穎儀(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4分30秒的成績是足夠在亞錦賽拿獎牌

兩姊妹中的寶儀,港隊生涯剛滿10年,再多兩年就夠資歷在日後退役時拿取整份「退休金」;稍遲數年、在2015年初加入的胞妹穎儀,成為港隊代表也幾乎足有7年。在今年的亞洲錦標賽取消、明年賽事狀況仍屬未知數的情況下,港將們已知的下一項大賽,就是明年9月在中國杭州舉行的亞運會,這正好也是Boey和Chloe有著共同方向、目標的一個舞台,「明年亞運的目標肯定是『車隊先決』」,兩姊妹異口同聲說。

Boey表示,在場地單車團體追逐賽做出成績,絕對是杭州亞運的目標:「兩年前亞錦賽我們踩出的時間是4分40秒,在一直沒有特別練習的情況下,在今年較早前的兩站全國聯賽踩出38(指4分38秒,下同)和37,然後在全國錦標賽是34,到了全運會更加是32。」

單車, 場地單車, 公路單車, 梁寶儀, 梁穎儀

寶儀相信,如果能夠以隊制的方式進行專門的訓練,港隊在團體追逐賽的時間仍有進步的空間:「4分30秒的成績是足夠在亞錦賽拿獎牌(註:2019亞錦賽,韓國隊奪冠時間為4分31秒688,),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亞錦賽也沒能拿下獎牌,要在亞運會企上頒獎台的可能性也就是微乎其微。」她續道,港隊近年未有刻意練習在團體追逐賽中相當重要的細節,諸如換位和默契等,主要是靠個人練習的能力提升,來帶動車隊在時間上的進步。

如果我也能多練習,那香港隊在出賽時的陣容亦可以因應不同的情況,有更多的選擇

單車, 場地單車, 公路單車, 梁寶儀, 梁穎儀

單車, 場地單車, 公路單車, 梁寶儀, 梁穎儀

相比之下,穎儀的目標也許沒有像家姐般仔細,但還是滲透出比較看重香港隊多於個人榮譽的感覺。直言將目標放在亞運公路賽的Chloe說:「我向來比較少和女子隊的成員一同練習,主要都是跟隨男子公路隊的成員。過去6年多,一直都是教練安排甚麼就去做,如今可說是有了心態上的改變,若果有我希望做的事或者擔當的角色,我會主動去爭取。」穎儀表示,希望在亞運前有更多在場地單車練習的機會:「香港隊目前人腳不錯,李思穎升上成年組也令車隊得以有更多變的戰術,如果我也能多練習,那香港隊在出賽時的陣容亦可以因應不同的情況、需要,有更多的選擇。」

單車, 場地單車, 公路單車, 梁寶儀, 梁穎儀

要重複又重複地做同一件事,大概也只有出於熱愛才能一直維持下去。對於在2011年愚人節「入伍」的梁寶儀來說,把10年視作一個分水嶺也不為過,畢竟,Boey現時儼然已經是香港隊中長組的其中一位大師姐。她說:「轉眼10年,累積多時的經驗令我在隊中多了一個角色,以往我總是跟隨黃蘊瑤,儘量在Jamie身上學習,現在也希望看看自己是否能夠擔當像她一般的領袖角色。」自言仍在努力中的寶儀承認,面對年輕隊員有時會非常「勞氣」,心裡其實是想和她們分享經驗,卻總在不知不覺間說話語氣變重:「我有經驗和歷練,惟獨是稍稍欠缺耐性,這是我最需要做好的。」

單車, 場地單車, 公路單車, 梁寶儀, 梁穎儀
這個膠水樽是寶儀特意在東京買回來的,紀念自己達成了奧運夢

單車, 場地單車, 公路單車, 梁寶儀, 梁穎儀

我有經驗和歷練,惟獨是稍稍欠缺耐性

十年磨一劍,寶儀奮鬥多年終於在東京圓了奧運夢,只是,在她心中仍是有所缺欠,「這些年來還是未能在綜合運動會贏得獎牌,2014年刁小娟『炒車』、2018年我跌斷手」,這大概解釋了Boey尤其看重明年亞運會的原因。比家姐年輕三年、曾經在2018亞運會女子公路計時賽摘銅的穎儀,也有希望達成的目標。她說:「我還未試過在香港以外舉行的賽事得過第1名,然後,2024巴黎奧運也是我渴望參加的比賽。」

單車, 場地單車, 公路單車, 梁寶儀, 梁穎儀
比家姐更早考獲車牌的梁穎儀,希望日後能自駕遊遍歐洲(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運動員的故事,離不開堅持又堅持。這種精神自然也可放諸日常生活,否則寶儀不會在今年的平安夜,第3次嘗試考取駕駛執照1號牌(棍波)。相比之下,去年7月已經「甩P」(自動波)的細妹,在這方面似乎是略勝一籌。「一牌未得」的Boey還透露,考取電單車駕照也在她的to-do list(待辦事項清單)上,身旁的Chloe亦不甘示弱,表示屬意考取輕型貨車駕照。問她所為何事,穎儀卻是答不出來。也許,運動員都是有一直尋求挑戰的傾向?

單車, 場地單車, 公路單車, 梁寶儀, 梁穎儀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單車, 場地單車, 公路單車, 梁寶儀, 梁穎儀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單車運動員生涯來看,分別只得27和24歲的「梁姊妹」,與「退役」兩個字大抵還是有點遙不可及的距離。饒是如此,寶儀和穎儀對不用踩單車的日子還是有了全盤計劃。家姐Boey希望參與(對運動員生涯而言是)「高危」的水上運動如衝浪和滑水,酷愛煮食和喝咖啡的她,也希望擁有自己的café;細妹Chloe就渴望去一趟沒有和單車、訓練掛勾的歐洲之旅,「我想自駕遊遍歐洲,特別是西班牙」。

當然,計劃歸計劃,在早前的全運會結束後獲總教練沈金康開恩批准放假兩星期的「梁姊妹」,上月中復操至今,所面對的又是日復日在單車上苦練數個小時的磨練。努力背後,為的只是希望在不足一年後就上演的亞運會,能夠在頒獎台上、以至最高的一級,有一席之地。

圖、文:三井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單車・專訪】港隊「梁姊妹」的亞運夢 細說「車隊先決」因由

Posted on

「鄧謝配」聯蘇樺偉分享昔日戰衣小故事

【體路資訊】運動員的衣服,就如同戰士的戰衣,背後埋藏了不為人知的辛酸與汗水,或許聊上一日都未能講完。謝影雪、鄧俊文及蘇樺偉三位香港運動員,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回顧自己運動生涯印象最深刻的一件衣物,披露自己身披戰衣征戰賽場時,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謝影雪:戰衣提醒調整心理狀況的重要性

談到印象最深刻的戰衣,謝影雪立刻憶述起2018年的雅加達大賽。當時,已經在國際球壇嶄露頭角的她在比賽初期因背負沉重壓力,一度影響表現,幸後來逐步調整心態,一路擊敗中國隊等強敵殺入決賽。「阿雪」猶記得決賽第三局落後16:20時,當時教練一句「唔緊要」,如同一支強心針,促使她堅守信念,「一分一分咁追趕」,最終成功贏的比賽。當時她身穿的戰衣,至今仍好好保存,提醒她在要銘記初心 – 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況,迎接未來每一場比賽。

鄧俊文:戰衣深埋教練鼓勵說話 見證一路征戰成長進步

鄧俊文在2021年征戰東京,首次出席大型國際性比賽,對他而言有著重大的意義。當時他肩負着港人的期望,承受着超乎想像的壓力。在陳康教練的鼓勵下,他漸漸調整情緒,愈戰愈勇。多得教練的鼓勵,才能在之後的賽事發揮得更好。鄧俊文亦分享,「因為依次比賽唔單止係我嘅里程碑,更加係陳康教練陪伴我哋『鄧謝配』出戰嘅最後一場賽事。」當時他身穿的戰衣就猶如「定心針」一樣,不僅見證了他的成長,更象徵著鄧俊文與主教練之間的深厚感情。雖然最後錯失獎牌,但每一次回望戰衣,都會回想起教練嘅說話,鼓勵他不要放棄。

蘇樺偉:戰衣封存「一鼓作氣向前跑」的氣魄 時刻提醒自己要盡最大努力

「神奇小子」蘇樺偉因在2004年勇奪世界賽冠軍而為人熟悉。但原來在「神奇小子」心目中,1996年首次參加大型國際性比賽正式出道,並贏得金牌的經歷同樣刻骨銘心。「偉仔」曾在社交媒體憶述「當時完全唔知道咩係世界紀錄,只係知道身邊的嘅人叫我跑,咁我就一直向前跑」。當年那件戰衣,陪伴着蘇樺偉第一次獨自一人出國,並第一次在國際體育舞台上證明自己,更令他明白到要盡最大努力去完成每件事。

「要盡最大努力」這種精神一直陪伴着蘇往後的運動生涯。而蘇媽亦有將他首次參戰時身披的戰衣好好保存,令他縱使已經離開跑道,仍可透過當年的戰衣,憶起那股氣魄及刻苦訓練的青蔥歲月。

貼身衣物埋藏珍貴回憶 有效消毒防細菌滋生

就如同三位運動員的戰衣,每人的貼身衣物都盛載著眾多珍貴回憶。然而在反覆穿著及汗水滲透下,即使如何清洗都會殘留細菌,在衣物間日益滋生,隨時會發出惡臭,亦對衣物造成損耗。三位運動員為保持衣服新淨,一致推薦使用滴露衣物消毒液溫和配方。只需將兩瓶蓋就能達到「溫和消毒」、「防菌除臭」的效用,而且無添加香氛、漂白劑及染料,並通過皮膚科測試,溫和呵護衣物。

(贊助內容)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鄧謝配」聯蘇樺偉分享昔日戰衣小故事

Posted on

【全港乒乓團體賽】林兆恒吳柏男火併張鈺 漢傑體育封王南華會稱后

【體路專訊】「2021全港公開乒乓球團體錦標賽」在周日率先決出男、女子甲組冠軍得主,有林兆恒及吳柏男坐鎮的漢傑體育與李漢銘及前港隊代表張鈺領軍的香港體育打足5場後,終由前者以3:2勇奪冠軍。女甲決賽則由周穎詩、李嘉宜及黃芊柔組成的南華會以場數3:1力壓之科體育社封后。

兩場決賽均設有直播

「全港公開乒乓球團體錦標賽」因疫情等因素而取消及停辦兩屆後,今年終於順利舉行。雖然賽事因防疫安排而閉門舉行,氣氛未如以往熾熱,但在各隊雲集不同高手過招下仍十分激烈。香港乒乓總會亦特別於網上直播兩場甲組決賽,讓球迷能夠觀賞精彩賽事。

東京奧運香港代表成員林兆恒
前港隊代表張鈺
吳柏男
李漢銘

男子甲組決賽由漢傑體育鬥香港體育,前者有林兆恒及吳柏男兩位現役港隊代表坐鎮,香港體育則有另一位港隊成員李漢銘、前港將張鈺及前廣東隊成員陳炳強。首場賽事即上演兩代港將對決,最終張鈺激戰5局後3:2險勝林兆恒,加上李漢銘再以3:1擊敗吳柏男,香港體育一舉領先場數2:0。不過隨後漢傑體育先有曾梓峻3:0擊敗陳炳強、後有林兆恒3:1挫李漢銘,加上吳柏男在第5場兩度落後下反勝張鈺3:2,終完成大逆轉奪得冠軍。

曾梓峻
陳炳強
張鈺受手傷影響表現
吳柏男在第五場3:2險勝張鈺

吳柏男賽後振臂一呼,並指冠軍得來不易:「上次也是我跟林兆恒組成隊伍,但只拿到亞軍,比較可惜。這個比賽兩年沒有舉辦,今次重新組隊回來也希望拿冠軍。球隊開局沒有打好,但整個團隊沒有放棄,凝聚力是奪得冠軍的關鍵。」他亦指「前輩」張鈺十分難應付,盼從對方身上學習:「他以前在港隊很厲害,我也經常看他打比賽。我們對上他就是抱著學習心態打,他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

香港體育
漢傑體育

至於女子甲組決賽則由南華會鬥之科體育社,兩隊成員均為港隊代表及港青代表。首場由之科體育社的李凱敏以3:1擊敗周穎詩先拔頭籌,不過南華會之後即有李嘉宜3:1挫江芷林扳平場數。黃芊柔之後再以3:1勝許煒為南華會反超前,加上周穎詩在第4場以3:2擊敗江芷林「埋齋」,南華會終以場數3:1封后。

李凱敏
周穎詩
江芷林
李嘉宜
許煒
黃芊柔

南華會隊中的港隊成員朱成竹今日未能出席決賽,教練劉海麗認為對球隊部署有影響:「朱成竹始終是我們的主力,也較有經驗;3位隊員則較為年輕,亦未在最佳狀態,所以她的缺席多少對隊員在心理上有影響。不過球員雖然上場前有點缺乏信心,上場後仍靠著意志及精神取得勝利,她們十分優秀。」劉教練亦認為團體賽對球員是一次寶貴的經驗:「對球員在技術、戰術及心理上的成長都有幫助,尤其在大家水平相若時,打到第5局就是對技術及心理的考驗。」

之科體育社
南華會

「2021全港公開乒乓球團體錦標賽」成績(只列前三名)

男子甲組
冠軍:漢傑體育
亞軍:香港體育
季軍:南華會A、展藝體育S

女子甲組
冠軍:南華會
亞軍:之科體育社
季軍:活力星、香港體育

原文刊於香港乒乓總會網頁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全港乒乓團體賽】林兆恒吳柏男火併張鈺 漢傑體育封王南華會稱后

Posted on

新婚陳晞文偕李思穎劉知名出席分享活動 推廣香港體育發展

【體路專訊】 三位香港精英運動員 ── 陳晞文 (滑浪風帆)、李思穎(單車)及劉知名(空手道),憑堅毅的勇氣和掌握備戰的心理要訣,分別在東奧及全運會創出佳績,昨日一同出席《體通體透體育學院》主題活動《運動員的最強後盾》分享會。現場觀眾藉著精英運動員分享、互動遊戲,以及欣賞精彩的空手道和體育舞蹈表演,更深入認識香港體育發展。

運動員生涯是不斷勇於挑戰,突破自我。在分享會上,勇奪東奧女子滑浪風帆第八名的陳晞文、為香港贏取首面全運會女子公路個人賽金牌的李思穎及全運會空手道男子個人形銅牌得主劉知名談及出戰東奧及全運會的點滴,以及分享如何透過體院的運動科學支援,提升個人技術。

陳晞文

剛新婚的女子滑浪風帆名將陳晞文,是繼「風之后」李麗珊後,於奧運女子滑浪風帆項目取得最佳名次的運動員。她表示:「在10多年的全職運動員生涯中,我有幸代表香港出戰不同的國際賽事,發揮潛能,雖然曾經歷傷患,但我仍然很享受在海上馳騁的感覺,當中除了憑技術到達終點外,還要應付很多未知的變化因素,十分具挑戰性。我很感激家人、教練和市民的支持,還有體院提供的支援,特別是以科學數據為我的表現進行分析,讓我發揮最佳水準,增加在賽場上的競爭力。」

李思穎

千禧後的李思穎雖年紀輕輕,但已為港隊創出兩項紀錄,包括在今屆全運會為港奪得首面女子公路單車個人賽金牌,以及在2019年以18歲之齡奪得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成人組別的全能賽銅牌。她分享:「完成全運會後,除了繼續鍛鍊外,我在今年9月亦開始修讀學士課程,希望可以兼顧學業及訓練。」

於全運會打出首面個人形銅牌劉知名說:「能夠在傷癒後獲得首面全運會銅牌,實在為我的運動員生涯打入強心針,因為我已很久沒有參加比賽,心情難免緊張。我很高興獲邀出席今天的活動,藉此鼓勵更多具運動潛質的年青人,投身全職訓練,令香港在國際體壇大發異彩。未來我亦會繼續努力,冀望能與妹妹劉慕裳參加下屆全運會,一同奪取殊榮!」

劉知名

大會更同場加映空手道及體育舞蹈的精彩表演,讓觀眾認識更多元化體育項目,觀眾看得十分入神,掌聲不絕!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婚陳晞文偕李思穎劉知名出席分享活動 推廣香港體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