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訊】2022年情人節,香港單車代表李慧詩收到一份禮物——首本作品《身上的每道傷疤》正式面世。有情人忙著慶祝,她就忙著翻看230頁的成品以及為新作宣傳,期盼著心血的一字一句能夠成為讀者的一點激勵,以受傷經歷撫平別人的傷痛。
「這本不是自傳,是回憶錄,回憶過去18年的單車經歷。我還這麼年輕,無理由現在就出自傳!」李慧詩(Sarah)從東京奧運前公布自己將出書,到現在把書拿上手後都仍然一再強調,《身》並非她的自傳,啟思出版社的編輯Hilda在旁補充說這是一本自傳式散文。
與自傳有甚麼分別?除了書中的5個篇章並沒有按Sarah經歷的發生時序排列外,被Sarah稱作「老師」的啟思副編務總監兼浸大人文及創作系兼任講師劉偉成博士指,書本採用的是自白派文學風格:「一般運動員的自傳字量較少,甚至有口述代筆,Sarah則堅持自己寫每隻字。她在書內十分坦誠,其他自傳或會集中寫運動員的輝煌,這一本則聚焦讓人看到她在比賽舞台下如何克服創傷。」劉博士特別讚揚Sarah語調真摯,有時甚至去到「掏心掏肺」的地步,冀這樣能成為其獨特的文風。
〈心之恐懼〉無懼談內心感受
書中五章分別是〈手之倔強〉、〈腳之努力〉、〈軀幹之無奈〉、〈臉之勇氣〉及〈心之恐懼〉,以身體不同部分的傷疤,記錄「牛下女車神」的種種故事。Sarah在書中收起了平日在比賽場上的硬朗,以及在新聞媒體上常看到的笑容,卻一字一句寫下自己的恐懼、無奈、痛苦、掙扎。五章之中,她說自己最喜歡〈軀幹之無奈〉中的「八塊腹肌的軟弱」,「希望由淺入深帶著讀者看我的故事,寫法上參考了跳躍式寫作方法的文章,我覺得可以『擺上枱』給別人看。這本書不只記錄我的經歷,讀者也能看到我寫作技巧的成長。」
最花時間的一章,則是第五章〈心之恐懼〉,是記錄Sarah內心感受的一章。內容是平日較少與公眾談及的部分,包括與港隊總教練沈金康之間的矛盾、對已故普林俊教練的思念,以及感情生活。也許我們對談及男女感情總有忌諱,生怕成為別人的八卦話題,Sarah聽到劉老師提議寫感情生活時反倒覺得「無所謂」,「我不是只有運動帶來的傷,普通人有的傷我都會經歷,想記錄在這本書中。」
把大眾不認識的自己以文字呈現,Sarah與編輯盼用文字感染讀者:「希望讀者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最大的感受是,即使有傷痛,經歷都會成為過去,你覺得痛苦,不代表你過不了這一關。」她續以與普教練的回憶為例:「第五章提到普教練,我每讀一次都還是會流淚。但會感觸是因為過去有許多快樂回憶,我好珍惜普教練,所以才有失去的痛。傷疤令我知道生命中有許多美好的事情。」
隧道封面別出心裁
勉勵讀者的願景,也展現於封面之上。作品面世前,出版社曾於社交媒體上載數個封面設計供讀者投票,設計中有Sarah的大頭照片,有拿著頭盔的背面照,也有攤在單車旁的相片,最終採用的卻是Sarah挨著牆壁的方案。原來這個是一個特別設計,只有翻開書本時才能看見跨封面與封底的一張完整相片:Sarah在隧道的一側,單車在另一邊。幽暗的隧道是一種比喻,突顯的不是裡頭的黑暗,而是盡頭的光明,Sarah指:「隧道在香港好常見,這本書希望與香港人分享,故想以香港的地方作封面。書中我有提到愛情隧道好陰暗,但離開後就是彩虹。我想帶出的訊息是,在隧道中好像沒有希望,但走出隧道後就能看到希望。」Sarah與編輯均盼透過這些克服創傷的經歷,為社會注入一點正能量。
Sarah在書中的最後,向不少於單車路及人生路上幫助過她的人道謝。當被問及希望把這本書送給誰時,她卻笑指:「希望這本書送給從來不看書的人,希望這本書成為他們第一本讀完的書。」Sarah在賽道上的奮鬥精神激勵了港人,今天以文靜一點的方式帶來另一面,這三年努力換來的成品,同是勉勵港人,也與踩單車一樣用上了「牛下女車神」120%的氣力。
圖、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單車】李慧詩首作《身上的每道傷疤》出版 封面喻意「隧道盡頭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