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全運•手記】疫情下的陝西全運

【體路陝西直擊】經過東京奧運及東京殘奧後,這充滿運動氣氛的3個月迎來最後一站——全運會。9月14日,《體路》編輯部抵達的第3天,每日都在防疫措施下工作,由抵達傳媒村到場地採訪,均是在「被隔離」的環境下進行,這大概已經成為我們工作的常態。

除了入口,村內亦有兩個檢測站。

經過21日隔離後終於在日前抵達,談到全運會對媒體的防疫措施,大概要由下飛機的一刻說起。步出機艙後,相關工作人員會在登機橋核對相關資料確認身份,已登記的傳媒及代表團會與一般旅客分流,由專車接送到「綠色通道」,前往專為全運會人士而設的地方提取行李,減少我們與一般旅客接觸及等候行李的時間。

所有車都是「點對點」,傳媒的活動空間僅限於傳媒村及各個比賽場地。

在專車接送到傳媒村後,工作人員首先做的就是檢查我們的「陝西全運通平台(簡稱「全運通」)」,「全運通」可說是防疫措施的重要一環,裡面有「核酸檢測」、「新冠疫苗」、「健康打卡」及「防疫健康」4個防控要求,我們除了要先接種疫苗、每日記錄體溫外,更重要的是「核酸檢測」的結果必須是48小時內,意味著村內記者們最遲每隔1天半做一次檢測(因為等候檢測結果需時),如果上一次的檢測結果已經超過48小時,將不得進入傳媒村。

餐廳內每個座位都有膠板圍著。

以往大家可能都會看到媒體進入選手村,報道相關的消息,但因疫情關係,這次全運會禁止所有人士跨村遊走,而且進村後除了去各個比賽場區外,都不得在外面遊走,減少了我們訪問運動員的機會。此外,過去兩天《體路》編輯部都在羽毛球館緊貼港隊戰況,在場館內大會將傳媒在觀眾席的攝影區劃分為「封閉區」,雖然完全杜絕傳媒與一般市民接觸,但由於位置的關係,或多或少都為傳媒帶來不便。

要在觀眾席拍攝最遠的場地,對行家的器材是一大考驗。

明天全運會正式開幕,為此我們昨晚睡覺前、今天起床後第一件做的事都是檢測,從11號晚上抵達西安到現在,粗略估計已經進行深喉檢測6、7次,希望接下來我們可以好好保住喉嚨,讓我們繼續採訪香港隊的比賽,為大家帶來更多港隊全運消息。

圖、文: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全運•手記】疫情下的陝西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