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踏入12月,在沒有本地體育比賽的日子,生活缺乏焦點,基本上倚靠觀看《全民造星III》及《男排女將》來消磨晚上的時間。看到《男排女將》引來不少影視迷的評價,不少有趣文章接連彈出,細閱這些好文字,可以說是苦日子中的一點甜。
在寫《男排女將》這套劇的文章當中,Facebook專頁非凡人物的長文,《立場新聞》的讀者投稿《男排女將》觀後感都是不錯的文章,前者點出香港體育總會的不透明,後者寫出最後兩集的精采之處,在此不做文抄公,有興趣請自行找來翻看。
看畢此劇後,和體育界朋友閒聊,他提出了一個觀點,正是現時各體育總會面對的問題。各體育總會,最上層是董事會,中層是執委會及行政人員,下層是教練、運動員甚至青少年運動員。董事會中人多是社會名流紳士,絕大部分都是對於體育有熱誠而兼任多項職務,極少可以經常參與會務。真正推動一項運動在香港發展的人物,正是各大體育總會的執委會及行政人員。
然而,到底有幾多退役運動員可以慢慢升上中層革新項目發展進度,還是退役後始終沒有機會進入管理及決策層,以往出戰各項比賽累積的好經驗又或者見識無用武之地,變相是白白浪費。更加別要說有些中層人物的位置,有一些人其實是如同被分餅仔般安插席位,到底是否真的有才有心的內行人幫手推動項目發展,還是只是掛名開會投票聽聽話話,保證派對中人可以繼續跳舞,這些情況大家多點觀察應有領會。
如果想香港體育發展越來越好,除了在訓練、比賽安排妥當之外,如何培養專業的中層人才扶正發展道路,這些環節正是未來值得投資的地方。好似今年各大項目因為疫情難以訓練及出外比賽,乒乓球總會嘗試安排隊內賽並加以宣傳,年尾也有派人出外參賽;足總極力向政府爭取開場訓練及比賽,即使困難仍不退縮。其實更多總會都可以嘗試爭取聯繫海外友好,安排資源讓選手出外訓練,不致於讓選手只是留在香港困境之中。
執筆之際,閱讀到幾近日新聞提到新冠肺炎病毒在英國變種,倫敦人都要憂心地逃亡,歐美甚至香港都提出限制英國航班入境的安排。《BBC》報道所言,變種病毒傳染力更強,但沒有證據表明它更致命。無論如何,對抗病毒已經是2020年全世界人的最重要課題,甚至這個課題在未來一年仍然會存在,繼續改寫人類的生活習慣及模式。
早前撰文戲言,如果來年疫情及相關限制繼續存在,本地體育界會否一半人被逼轉行?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確需要各大體育總會上中下層一起討論及想方法,然後向政府爭取有條件限制下繼續訓練及比賽,不致於讓本地體育界人士再白白浪費一年,時練時停盡失節奏,甚至令更多業界中人心灰意冷轉行。
在此不是盲目地強調體育界應該有特權,又或者輕視疫情嚴重程度,只是看看聖誕佳節商場及街上遊人如鯽也未見疫情失控,為何政府不可以開一條生路予體育界人士自律地訓練及比賽,偏要讓大家無路可走,當中有何道理存在?臨近聖誕佳節,到底屬於本地體育界的喜訊何時才到來?
這一年,甚至這幾年,活在香港的人都特別累,但如同歌曲《銀河修理員》的歌詞所寫一樣,「任歲月再壞不致心慌」,日子好壞仍是要過,謀生重要,心安也重要,覺得苦惱時就去開發新技能,部署新計劃,不要讓時間白過。2021年,大家一起抬頭,再衝一段新路向吧。
文:體記阿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任歲月再壞不致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