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2020年12月8日,政府又再宣布收緊防疫措施,禁止餐廳堂食晚膳,健身中心、體育處所、美容院及按摩院又再準備關閉,身邊傳來體育教練不忿的聲音,明明是他人犯錯卻連累自己受罰,這樣的情節上演了將近一年,而且未知盡頭何在,不禁令人心灰。只是,在這困境當中一班親朋好友在訊息上互相問候祝賀,大家互相鼓勵撐起對方,即使日子再壞,也不能夠就此放棄,一定要掙扎求存。
踏入12月,一年將盡,聖誕又至,可能很多人都在問自己今年到底做過什麼,最怕細數起來一片空白。在本地體育界別來說,原定最大的盛宴東京奧運延後一年,一眾磨刀霍霍的香港運動員、體育總會、體育記者只有乾等。但在此同時,仍然有泳手何詩蓓不理外界變化,專心在自己的游泳項目之上屢次有突破。香港單車隊也在沈金康教練指引下低調練兵,劍擊隊同樣是遠離鎂光燈慢慢鍛鍊自己,空手道女將劉慕裳近期已經離開美國集訓返港重投訓練,一眾本地體壇精英沒有因為疫情慢下腳步。在武術界別,看到大聖劈掛門李飛標師傅在疫境下仍然盡力安排活動宣傳及推廣,懷著熱誠面對困難,這種態度值得學習。
在體育傳媒界別,大家都見到有線新聞部的地震,兩位資深電視體育記者陳漢威及林普斯都被震走,這肯定是業界的損失。能夠現場採訪大型運動會如奧運、亞運甚至世界盃決賽周的體育人絕對是人才,在二人離場後見到各大行家都採訪兩位新聞人物,從他們的口中講講電視體育新聞的點滴,不知道讀者可會欣賞二人平常在工作上的付出。
在此也想到一個問題,一個在前線採訪10年或以上的體育記者某程度上要面對轉型問題,一家公司是否會長期給予機會同一個人走在最前線,又或者如何平衡老中青體記的工作分配,這件事其實影響到體育新聞界別的發展,同時影響本地體育新聞的質素,影響讀者接收訊息,最終影響外界對於本地體壇發展的觀感,以及本地運動員的形象。如何結合老手的經驗及新生代的活力,大家溝通一起做好體育新聞,這件事彷彿是田徑接力隊般,你跑過最好的一段,然後把棒交給下一代繼續去跑,確保信念流傳生生不息。
現在有社交媒體鋪天蓋地發放訊息,讀者有時間甚至可以直接用社交媒體和運動員交流,但難保有一天Facebook、Instagram全數消失,情況如以前的icq、msn、xanga等軟件一樣。體育新聞、體育記者仍然會存在,只是大家都要面對轉型問題,當20歲以下的讀者已經極少接觸報章雜誌,所有資訊單靠網絡接收,這個做法可以維持多久?紙媒、電視、網媒,大家如何尋找生存空間,在逆境或者疫境之下仍然報道本地體育新聞,讓大眾吸收能量撐過難捱的日子,這就是體育傳媒硬著頭皮也要頂下去的原因。
就如林普斯在被裁一刻,仍然努力想寫好最後一隻故仔出街,哪管最後不如願,但最少他的工作態度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觀眾。這就是專業,不單單是掛在嘴邊的幾句話,而是把自己的人生、青春、光陰都押在工作上。如果運動員是走在最前線的香港代表,那麼體育記者就是緊跟在旁記錄一切的香港代表,走到出大型運動會舞台,這班體育人的一言一行就代表香港人。
這段時間,香港人活得特別難,體育人也因為比賽活動不停取消而活得困難,這些難事可能未來一年仍會持續,誰敢說明年的東京奧運一定可以如期進行?但無論如何,不要顧影自憐,多點關懷最親的好友,多點投入運動強健身心,一起咬緊牙關撐過去。人類可以戰勝病毒,如果來年東京奧運如期上演,可以預期這句話將是大會主要宣傳語句之一。且看未來7個月,這個世界還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吧?
文:體記阿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撐過逆境全靠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