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羽毛球及乒乓球的世界排名前列位置多為亞洲球員,他們亦為多項大型比賽的頒獎台常客,甚至部分歐、美地區的代表都為亞裔球員,難道亞洲人較擅長這兩項拍類運動?今次我們請來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博士,從科學角度解釋亞洲球員在羽、乒兩項成績較佳的原因。
雷博士認為從身體構造角度出發,亞洲人並非在羽毛球及乒乓球這項兩運動特別有利,反為這兩項是不利於非裔黑人發揮。美國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黑人的身體構造有別於白種及黃種人。黑人的軀幹較短,身體重心較高,下肢移動速度亦較快,故此在跑步運動相對有利。此外,源於西非的黑人其肌肉組織亦比體重相同的其他人種更多,故此有更佳體格和更強大的爆發力,身體移動起來亦更靈活。
然而運動項目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一為游水與田徑等要求選手發揮最大運動能力,其二是如球類項目等對戰運動。黑人的身體軀幹有利於田徑(不適合於游泳)或部分有身體接觸與對抗的球類項目,但像羽毛球及乒乓球這兩種沒有身體接觸的對戰項目,並非運動員擁有最大運動能力就一定能取勝,左右比賽勝負的還有技術、戰術、體能、心理等多種因素,故此黑人的長處——強大運動能力就未能在羽毛球及乒乓球中盡用。此外,羽毛球及乒乓球講求反應及靈敏度,高大、四肢較長的人神經線亦較長,傳遞訊息要更多時間,一役反應自然較慢,因此白人與黑人的身型「優勢」在這兩個項目中反而不及黃種人。
不過雷博士亦提出,亞洲人當中同樣有身型高大的運動員,故此身體質素固然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但更要考慮各國家與地區的體育文化這個因素。羽毛球、乒乓球在亞洲國家較盛行,發展較佳、參與人數多,自然利於找出優秀運動員加以培訓。雷博士舉例指出,比如丹麥人身型高大,但羽毛球文化濃厚,一樣能培育出優秀的運動員;德國乒乓球水準亦相當不俗,同樣因為該國的運動文化使然。反之羽毛球、乒乓球在美洲、非洲國家並不盛行,發展程度自然不及亞洲。此外,打羽毛球、乒乓球需要相應器材,價格對部分非洲國家人民而言相當昂貴,亦是不利發展的因素。因此我們甚至少羽毛球及乒乓球比賽的頒獎台中看到美洲或非洲運動員。
當了解到亞洲人在羽毛球及乒乓球項目中普遍成績較佳的原因後,或許我們也就更能夠感受到2016年里約奧運女單金牌、3奪羽毛球世錦賽冠軍的西班牙女將馬琳到底有多厲害。
雷雄德博士為美國麻省春田大學理碩士及體育博士,主修體育及運動科學。現職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的雷博士致力推廣體育運動,並於不同媒體平台與公眾分享運動科學及健康的相關資訊,除學術文章及研究報告外,其著作亦有《請問雷博士!運動科學是與非》、與鄧澔明合著的《動出資優兒》及與林思為合著的《運動 + 營養:講是又講非》。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冷知識】亞洲人較擅長打羽毛球/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