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在恒生銀行工作時因行方積極參與推動香港的體育發展而有幸認識不少運動高手;同時也有很多機會接觸體壇的幕後推手,本欄亦已先後介紹過多位。但論到香港體育界發展具舉足輕重的地位,不能不提到香港體育學院院長李翠莎博士(Trisha Leahy)。
雖然是外籍人士(愛爾蘭裔),Trisha講得一口流利廣東話,是香港體壇上最有影響力的女性。在她領導的12年間,體院成績輝煌,為香港的精英體育創下佳績無數,2018亞洲運動會及亞洲殘疾人運動會更破記錄分別獲得46及48面獎牌。作為香港最大的運動員培訓機構的舵手,Trisha絕非紙上談兵之人,甚至可說是業餘高手。她在樂施毅行者賽最佳時間紀錄為19.5小時,屬當屆名列前茅的隊伍;長跑方面,半馬的最佳成績是90分鐘,絕對是「快腳」。愛好運動的Trisha亦喜歡參與越野跑、公路單車、三項鐵人、瑜伽及舉重等等。
Trisha在香港及國際不同的領域上的公職繁多。除了與體育和教育相關之外,她的公職中有不少是推動女性權益和平等共融的。作為香港體育界少數的女性領袖,談到運動場和職場上的性別平等問題,Trisha表示作為一個公共機構,體院在這方面做得不錯。體院中超過三分之一的董事局成員和高層管理層均為女性。 而在體院旗下的精英運動員中,女運動員佔比為45%,接近半邊天,距離奧運會運動員男女各半的比例亦不算遠。Trisha 認為這個課題涉及管理者在制度和人才培育等多方面的考慮,體育界內以國際奧組委為例,已備有周全的多完化共融策略。
Trisha本身是心理學專業,她認為一些固有對男女領袖異同之處的看法來自心理學長久以來側重分析兩性的分別,常忽略其共通之處。例如固有的觀念是女性較有溝通、解決難題和凝聚能力,而男性則較以目標為本,較有主導能力。但她指出近年的研究顯示,作為領導者,男性和女性的共通點遠多於不同之處。
至於在業餘運動員的層面,以長跑為例,單從跑步風氣的盛行,在大小賽事和跑會上已可見女士們的參與愈來愈多。這個並不是香港獨有的現象。世界田徑總會去年發表了一份報告,統計了從1986年到2018年全球193個國家七萬個長跑賽事的數據,報告指出在2018年女性跑者數目佔比50.24%,首次超越要了男性。雖然只是輕微的0.24%,但亦意義不凡,因為1986年的女跑手佔比只是20%。在香港,根據田徑總會的數據,2006年香港馬拉松半馬及全馬男女比例為8:2及9:1,去年則為7:3及8:2,雖然比10多年前增加,但「師姐」大軍比例仍不算高。
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的雷雄德博士指出,社會文化、時尚風氣和經濟效益的推動令女性積極參與運動,香港的女運動健兒愈來愈多。雷Sir認為政策的推動其實亦擔當重要的角色。以美國為例,1972年的教育法修正案明確指出不容許性別歧視,帶動了社會多層次的變化,推動了女性受教育及參與各種活動的機會,大大增加了女性參與運動的數目。 此後民間參與增加、體育明星出現,提供了一個契機讓運動產品工業興起,引導更多各方面的經濟效益,相輔相成以至近年來女性參與業餘及職業體育更為普遍。
世界田徑總會報告亦有另一項有趣的數據 — 女性跑者佔比最高的前五個國家依次為冰島、美國、加拿大、愛爾蘭及澳洲,報告歸納這些都是性別平等度高的國家。至於女跑手佔比最低的國家則是南韓、意大利、印度、日本及最低的瑞士。耐人尋味的是報告只表示對瑞士和意大利位列「五低」很意外,並沒有進一步分析和性別平等的關係,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推敲一下個中原因。
現代的女運動健兒可能較難想像性別平等和跑步有什麼關係,但其實近在20世紀60年代,就算是在較自由開放的美國,女性連參與馬拉松都被禁止。1967年Katherine Switzer勇闖波士頓馬拉松成為爭取女性運動權益的先鋒,誠如她所說,當年的波士頓馬拉松並不單改變她的生命,也改變了無數女性的生命。
文:張樹槐 恒生銀行行政總裁高級顧問
(本文曾於信報刊登 )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體壇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