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削球發展計劃」為年青球員提供另類發展方向

張嘉鈺 (圖:香港乒乓總會提供)

【體路專訊】乒乓球檯上球來球往的對攻總令觀眾拍手叫絕,不過一攻一守的對抗同樣精彩,特別是進攻與削球的對壘,來回板數的增加更令人沉醉,不過削球手的打法被動,或許觀眾初時會覺得沉悶,亦令初學乒乓球者卻步,但其打法卻正是削球手的致勝關鍵。2014年開始,香港乒乓總會推行「削球發展計劃」,讓學員更全面認識削球的打法,為香港未來的乒乓球手提供更多元化的發展方向。

鮑奕文 (圖:香港乒乓總會提供)

削球看似較簡單,但其實這種打法的訓練量及難度都相對較大。為了吸引年青球員於削球發展,在香港乒乓總會的計分賽事中,削球贏球所得的積分較一般球手多,輸球扣分的比例亦與一般球員相同。雖然2018年加分制由原本的1倍降至0.5倍,但2019年仍有15位削球手為總會認可的加分球員,而且他們在本地及國際賽事都獲得不少佳績。

在「削球發展計劃」推動下,幾位年輕又具實力的削球手開始打出成績,當中最值得期待的就有現時香港排名16的鮑奕文。這位年僅15歲的香港青少年隊代表於2014年參加「削球發展計劃」後,開始從進攻型打法轉為削球手,隨著球技日漸成熟,2016年入選香港青少年隊並奪得全港公開單項錦標賽男子乙組單打冠軍;更於2017年贏得「國際青少年巡迴賽香港站」男子少年組單打季軍。5年前決定轉型,鮑奕文表示:「當時教練覺得削球適合我,便推薦我參加削球發展計劃。自己少時曾接觸過網球和壁球,削球打法亦有相似的遠距離打法,所以比較容易適應,削球需要遠、近檯技巧並重,比較有趣味。」相比起進攻型打法,鮑奕文指削球手必須要有耐性,在對打的過程中觀察對手的漏洞,並要做到「削中有攻,攻中帶削」。

羅心怡(左一)(圖:香港乒乓總會提供)

「削球發展計劃」的學員對象為15歲或以下的青少年球員,讓球員盡早找到未來的乒乓球路發展方向,現年12歲的羅心怡亦能從計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打法。7歲開始接觸乒乓球,2016年參加總會舉辦的明日之星削球訓練班,2019年入選香港青少年隊。羅心怡指:「當時感覺進攻型的打法不太適合自己性格,而且沒打到甚麼成績,所以就有轉型想法。」她坦言削球打法是防守性且沉悶,體力消耗亦多,但她仍會在這打法上繼續發展:「現今國際乒乓球壇有不少削球『奇乒』,就好像韓國的徐孝元,有一定的威脅力,證明削球打法都有其優勢。2019是她的豐收年,不單奪得全港公開青少年錦標賽U12女子單打冠軍,更在國際青少年巡迴賽泰國站獲得女子少U12單打亞軍。

在「削球發展計劃」以外,亦有年青球手選擇於削球路上發展,今年贏得「新一代大比併」女子8歲組冠軍的張嘉鈺就是其中之一。張嘉鈺的媽媽唐瑤瑤為前國內專業球隊成員,雖然她過去採用快攻型的打法,但卻選擇讓女兒向削球方向發展,她解釋道:「現時的球比以前大,而且製造的材料不同,令球的旋轉和速度減低,所以對於削球打法很有利,而且張嘉鈺比較有耐心,性格都適合打削球。」張媽媽亦強調未來會讓嘉鈺繼續於削球打法上深造,亦已經獲乒總認可其削球手的身份。

有關香港乒乓總會「削球發展計劃」可按此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