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訪】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運動員總會經歷挫折和失敗。對於香港單車隊的李思穎(Ceci)而言,去年於巴黎奧運的強項全能賽表現不似預期,加上連串比賽失利,她不諱言像「跌入人生最低谷」。外界太多關注和批判,或會為其添上千斤重擔,但這名「小女車神」未有被擊倒,自認不服輸的她在沉澱過後重新振作,並渴望以行動證明自己,在賽場上變得更強、甚至成為最強一人。
去年首次征戰奧運的李思穎,是「亞洲車神」黃金寶後首位在五環舞台兼戰公路和場地單車賽的港將,她更成為港隊歷來首位完成奧運公路賽的女將,惟她在強項場地單車全能賽僅名列20位,與賽前定下的前10目標差距甚遠,她在賽後更難掩失落哭成淚人。
回顧2024年,李思穎不諱言是人生最低谷,因不滿自己在所有比賽的表現,而且每項賽事都是不開心地完結,要數最難過一刻還是巴黎奧運。這名23歲港將直言,至今仍會回想那場慘痛教訓,「整年累積了很多失望,最深刻的是鬥完(奧運全能賽)那一刻……又或者是我由第一場捕捉賽開始已經知道出事,這是有史以來最差的全能賽,整場4個單項都找不到丁點做得好的地方。現在訓練好的時候,會認為自己做得未夠好;訓練不好時又會想,一定要捱過去,否則就會重蹈覆轍,像巴黎奧運時一樣。」
外界過往聚焦於「牛下女車神」李慧詩(Sarah)身上,當這名兩屆奧運銅牌得主退役後,大家就把目光放到李思穎身上。面對突如其來的關注和批評,或多或少讓她感到壓力,她透露於戰畢奧運後,曾看到網上討論區關於自己的留言,「那時候要等藥檢,打開網上討論區看到有都很多人說我踩得很差,大家都說叫Sarah復出。當刻我無法好好過濾情緒,一路等藥檢一路爆喊。」
想得太多,也許是李思穎的壞習慣,她坦承在意別人的看法而徒添壓力,「去年經常給自己很大壓力,很在意會不會令到人失望等等。始終大家都看到香港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有很多好成績,大家在去年都好關注巴黎奧運,所以自己想了很多東西。」站上賽場,李思穎既想贏又怕輸,但經歷巴黎奧運後,也令她心態上有所改變,「因為奧運的失望和失敗,令到自己全方面去想怎樣可以變得更好。Sarah跟我聊天時都有說,不需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也不要太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
從情緒崩潰到重新振作,李思穎用了接近3個月去調整心態,而她在自我懷疑的同時,也嘗試欣賞自己的付出和進步,她近日在測試中所有數據都刷新個人最佳紀錄,就是進步的實質證明。她說:「完成奧運之後,我再看自己的訓練計劃,有種感覺是『嘩,那時候是怎踩得到?』。其實訓練量和強度是挺高的,一收到訓練課表時,我問自己『真的做到嗎?』,踩之前就要說服自己做到。看著其他人踩得那麼好的時候,會想為什麼人家可以踩得那麼好,為什麼自己做不到呢?我的心態就是別人做到,為甚麼我做不到呢?所以我不服輸,要更努力訓練。」
踏入2025年,李思穎2月先在亞洲公路單車錦標賽夥隊友楊倩玉、梁穎儀、劉允祐、繆正賢及伍柏亨在男女混合團體計時賽搞銅,她隨後再於公路賽贏得個人首面銅牌;這名港隊「小女車神」隨後轉戰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更橫掃1金3銀1銅,當中在捕捉賽首膺亞洲冠軍。在巴黎奧運後,她在訪問中重覆多次的「會更努力練習」不只是口號,更是融入生活的一種態度,她亦感激2024年的一切經歷,不論好壞也成就更好的自己,而過去的失望和挫敗,終會化作成功的養份,「雖然2024年是人生最低谷,但也感謝它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心態上也有轉變,我今年會更加努力。很簡單的道理,別人經常都說,你想練習辛苦抑或比賽辛苦?當我現在練車俾人扯得好痛苦,我知道比賽就沒那麼辛苦。」

「國泰2024年度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頒獎典禮將於本月17日晚在灣仔會展舉行,李思穎今屆第2次獲中國香港單車總會提名角逐「傑出女運動員」,但她直言港隊眾將在過去一年表現突出,因此會以平常心看待選情。每人對「傑出」的定義各有不同,但李思穎直言成績與態度缺一不可,而自己亦視港隊「女飛魚」何詩蓓(Siobhan)為學習對象,「何詩蓓很厲害,她說過比賽的時候80%與心態有關,所以心態一定會影響表現。傑出運動員就是要有好的心態、體能和技術,希望我的心態可以像她一樣好。」
在成為全職運動員後,李思穎完成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像是2021年陝西全運會的女子公路賽金牌,2024年巴黎奧運完成公路賽,在亞錦賽收穫多面獎牌並登上亞洲之巔,為港隊不斷締造歷史。面對質疑聲音,李思穎未有執着口舌之爭,而是默默咬緊牙關以行動證明自己。或者在獎牌以外,「傑出」的定義也應該是勇於克服困難,證明自己比想像中更加強大。

圖、文:許嘉明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單車・專訪|走出低谷迎蛻變 李思穎不爭辯只爭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