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訪】長跑運動員大多不安於現狀,每次練習皆渴望跑得更快、進步更多。在揮灑汗水的同時,其意志亦經歷千錘百鍊。港將黃卓寧因跑步而保持近乎自虐的自律,但傷患及隨之而來的賀爾蒙失調等問題,令其狀態和情緒皆跌落谷底。這名24歲女將向自己發出靈魂拷問——到底還為甚麼要跑步?反覆思量之下,她明白跑步只因單純的快樂,也是其生活的一種信念,「我不一定要贏取甚麼成就,但我不想失敗,放棄從不是我的選項。」
黃卓寧在小學開始打籃球,並於升讀協恩中學後才被迫參加越野跑隊,直至中學畢業後全心投入長跑。雖然萬事起頭難,但當她踏出第一步,就開始體驗跑步的樂趣,這項運來更成為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以前練少少就在學界越野賽得頭10,長跑帶給我滿足感,令我覺得可以在此發展,逐漸跑得少會『囉囉攣』。」黃卓寧笑言啟蒙恩師陳嘉威對自己影響甚深,當她初學跑步時,對方便為她設定打破香港青年紀錄的目標,最終她亦在2019年澳洲黃金海岸半馬拉松跑出1小時21分26秒,刷新香港青年紀錄。
在疫情期間,跑步對黃卓寧變得更重要,而在準備2021年香港渣打馬拉松的「初馬」時,更令她有感「黃卓寧就等於跑步」。她解釋:「疫情期間沒有比賽,但那種渴望進步的感覺推動我堅持練習。準備『初馬』可能是我人生中最開心的時間,我在暑假多在下午3至5時練習,每次跑10多20公里,那是香港最熱的時間,但跑完就感覺很爽。那時候我對全馬(42.195公里)的距離毫無概念,但教練就告訴我我做得到。」最終她亦跑出「sub3」2小43分17秒,成為該屆渣馬的「萬金小姐」。
準備一場馬拉松耗時數月,要維持好狀態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律,黃卓寧不諱言備戰難在履行承諾,「練跑長時間都在自虐,你會問自己為甚麼要大清早起床,為甚麼要跑這些課表,為甚麼長時間都在做一些自己覺得不合理的事情?但你喜歡跑步,所以願意付出更多。」黃卓寧自認凡事追求完美,即使教練認可其表現,她亦會找地方挑剔,像把自己推在懸崖邊,一不小心就會墜下。
黃卓寧原本順風順水的跑步生涯,在2023年迎來翻天覆地的變改。杭州亞運因疫情延期舉行,她在該年初為爭取參賽席位,頭3個月參加7場大大小小的比賽,包括2月的香港渣馬及3月的首爾馬拉松。雖然黃卓寧在首爾跑出2小時43分19秒,原以為達亞運標準的2小時43分55秒,但她在5月才收到田總通知,因賽會不向外國跑手提供官方時間(Official Time),因此黃卓寧需要再跑一次爭取「亞運標」。
黃卓寧當時已受傷患困擾,其左膝半月板撕裂及左小腿脛骨前肌骨膜發炎,但她為爭取亞運參賽資格而「搏一搏」,在倉促之下決定出戰同年7月的澳洲黃金海岸馬拉松,最終只跑6公里便因傷退賽。在8月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前,黃卓寧也只能在前一星期進行簡單訓練,她憶述該次半馬大概是人生最漫長的21.0975公里,「我在比賽前,跟自己說一定要完賽。背負中國香港代表隊的頭銜是一份責任,因為大家都知道長跑能出隊參加國際賽不容易,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就算我跑得不好,我都想做一個finisher(完成者)。而且我想知道自己停練這麼久,究竟狀態怎樣?還可以做到甚麼表現?於是逐步、逐圈捱回來。」她隨後大半天都在反胃嘔吐,像「用生命值硬接」這場賽事。
傷患是不幸,黃卓寧更因首爾馬拉松的績不被認可而錯過達體院標的機會,並失去全職運動員席位。這名長跑女將更因壓力導致荷爾蒙失調,同時迎來經期錯亂等問題,她直言在情況最嚴重的時候,整個人像「麵包超人」一樣腫脹,花了兩年多才成功調理身體。
不過,黃卓寧在復康過程間學懂放慢腳步,嘗試欣賞自己更多,也可算是塞翁失馬,「我問過自己怎樣才會開心,原來不需得獎,單是能夠隨心所欲地跑,有一點點進步已很開心。我對自己要求依然高,但已放下一些執着,現在是追求過程中有進步,而不是成績上的進步。」
捱過身心低潮過後,黃卓寧形容跑步就像栽種帶刺卻美麗的玫瑰,花開花落有時,自己只管盡力投入其中,「傷患就像那些荊棘,我的腳有時還會痛,但傷痛只是令我進步得慢了,它不會令我停下來。」面對未知的前景,黃卓寧未有因而卻步,反而覺得挑戰性十足,亦盼按着自己的步伐,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黃卓寧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重返母校協恩中學任兼職教師,身份的轉變也為她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她笑言目前仍想代表香港出戰各種比賽,但已學懂順其自然,「以前壓力很大時,有段時間跑步都不開心,覺得自己做甚麼都做不好。現在我想開心地追這個目標,在能控制的範圍內做到最好。」
不少跑手在運動生涯會陷入樽頸,當付出一切卻無收穫的時候,亦會有人開始懷疑自己。不過,黃卓寧直言應轉換心境,避免負面思考,「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平台期,你已經做到能力所及的最好表現。若要尋求突破,可能要在訓練課表上有所改變,或是加強重訓和體能的部份。」
今屆渣打香港馬拉松將於2月9日舉行,過往曾參加全馬及10公里組別的黃卓寧,在今年將出戰半馬拉松。她早前出席分享會時,跟跑友分享最後階段的備戰心得,「我在賽前會不斷告訴自己『你一定得』,再做一些意象訓練,研究比賽路線並做好打算,就不用臨時去做決定。」她也透露會設定不同目標,嘗試為自己尋找成功感,「可能第一是要完賽,第二是在過程中要做到甚麼,第三是跑到PB(個人最佳時間)贏獎項。」
人生就像馬拉松,沿途總有高低起伏,但黃卓寧渴望進步和熱愛跑步的心從未改變,在用心感受些微進步的滿足感後,她亦學會在壓力和快樂之間尋找平衡,毋忘跑步初心。
圖、文:許嘉明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長跑・專訪|黃卓寧毋忘跑步初衷 捱過身心低潮全憑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