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早前,我在一家投資公司做了一個工作坊。投資公司負責人跟我通話時說,很想員工跟運動員一樣,希望員工遇到困難不畏懼,懂得快點復原,在壓力下表現穩定。
其實自2016年起,我收過不少類似的請求,也習以為常。當時Netflix 美劇 Billions 剛推出,女主角 Wendy Rhodes是劇中的對沖基金公司的諮商心理師,負責員工的心理諮詢和溝通協調;很多投資分析師看過劇集後,對她的角色表示歡迎,畢竟每天的工作都需要分秒必爭,常常迅速做決定;但慢性工作壓力及職業倦怠等存在因素,評估會因而做不好,客戶遇上損失,分析師下班後也難以釋懷。
那,為什麼這會跟運動心理學扯上關係呢?
當上運動心理學家後,一直注意到運動比賽跟職場有許多重疊的地方。在職場上奮鬥的每一位,面對著日日如是的工作,同時要處理同事、上司的期望,每天的表現都可能遭受批評;在公司擔任高層的成員,每年需要確保公司盈利持續增長,肩負著需要承擔任何錯誤決定所帶來的沉重後果。上班族其實跟運動員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運動員每天的工作也是沉悶繁複的,面對的可是教練、家人的期望,尤其是頂尖運動員,他們的一舉一動被受外界關注。贏了大滿貫,你就是英雄;輸了,你什麼也不是。
運動心理學一直給別人的感覺是神秘、不明確的,大家雖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又好像沒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不過大家經常掛在口邊的,就是世界級的運動員均懂得依賴各種心理技能,使他們能在最高水平比賽中保持巔峰狀態;看過 Netflix 的 Break Point、Full Swing 的朋友就會懂。運動員心態強、復原力高,自然成為上班族的典範。
運動員可以請運動心理學家幫忙,但不是每位上班族能夠得到應有的心理支援。既然兩種環境有這麼多相似的地方,上班族到底可以用什麼心理技巧提升績效,擁有高度專注的能力、跟運動員一樣在壓力下表現穩定?以下是兩個小貼士。
- 懂得停下來,才能提升復原力 (resilience)
復原力成為近年的潮語,但它背後的意思和原理經常被曲解。我常聽到別人會將復原力和「堅強」相提並論:默默忍受並堅持下去,咬緊牙關,不放棄,就代表你擁有高復原力。
其實復原力不僅是一個人從失誤中回彈的能力,它也是承受壓力的能力。復原力高的人面對壓力時,仍能保持冷靜、行常把事情處理好。所以,復原力同時是一種預防及應對壓力的技巧。
運動員一般會被認定是復原力高的一群人,順利成為被效仿的對象;拳手被打了數拳仍可以繼續打下去、足球員失誤後懂得立刻恢復專注。可是,我們只看到的,是訓練復原力的「結果」;而我們更需要深入了解的,反而是運動員到底怎樣訓練出復原力。我們先看看頂尖運動員和上班族休息、訓練和表現上的「不同」:
- 運動員大部分時間拿來訓練,訓練時間大約是比賽(或真正要「表現」自己的時候)的7-8倍(不同運動項目會存在差異)。相反,上班族需要表現自己的頻密程度比運動員高:隔數天、甚至數小時就需要開會、做簡報、跟老闆提出想法,盡力表現自己。
- 運動員的訓練是週期性的,大致分為一般準備期、專項準備期、比賽期、休賽期。訓練強度根據賽季而定,並有適當的休息期來恢復。相反,上班一族卻沒有,如不偶爾好好放個長假的話,一年四季根本就是一直向前衝。
- 運動員每天大概5-6小時的訓練,其餘時間均是用來恢復、休息、重整思緒、進行心理演練;相反,上班族好像午飯時間仍在開會,週末仍在回覆電郵,連基本休息時間也沒有。
既然情況不一樣,我們怎能期望上班族能跟運動員一樣,有高復原力?
研究發現,每天跟頂尖運動員一樣有3-4次微休息,每次數分鐘,有助我們提高思維清晰度、注意力和復原力。所以,我們還是將休息重新定義。休息,不只包含睡眠,或是每年應放的年假。要每天加插微休息,是要更有意識地安排我們每天的時間表:哪怕是一個十分鐘的 coffee break,或是開會後的五分鐘拉筋時間,要像平日的開會時間一樣,把它放進日曆去,當作一項任務去完成,而不是每日下班後「也該休息了」時休息。
- 學會「著陸技巧」(grounding technique),專注當前任務
在壓力和焦慮下維持對自己任務上的專注,是高水平運動員應有的特質。頂尖網球員懂得放下上一球的失誤,或是輸掉比賽、無法出線等潛在後果,將專注力貫注在他們正在打的那一分;因為過度地想著過去或未來,增添自己無法控制的壓力之餘,還會影響到當刻需要處理任務的能量。
這也是上班族該學習的專注力。這個概念聽起來有點矛盾,尤其如果讀者是大公司主管,大部分的時間本來就用來構思公司的大方向,進行預測、模擬情景等。可是,假設公司已經達到 KPI標準、業績在健康增長的軌道上,主管們就可以練習當下專注當前任務的技巧,為踏入銷售旺季時作最好心理準備。
心理學裡有一個微觀技巧名為「著陸技巧」。著陸技巧是一個運用五官讓你感到實在的一個方法,它又名爲「5-4-3-2-1」 ,包括說出5 件你即時可以看到的事物、 4 件你可以觸摸的物件、 3 種你可以聽到的聲音、 2 種你可以聞到的味道、 1 件你可以吃到的食物,帶自己感受「現在式」、「此時此刻」的感覺;同時,讓自己在困惑中平靜下來、不被情緒牽動。我常跟高爾夫球手說,每個球賽接近四小時,我們先要接受我們不需要四小時一直保持100% 專注,而是注意到自己專注力分散後,懂得重拾專注力。例如球員發現自己打失、打了壞球,情緒頓時間被淹沒了,就要緊記在洞與洞之間,做一次「著陸」,把自己的專注力帶回來。這絕對是上班族可以仿效的地方;偶爾抽一兩分鐘進行一次「著陸」(5-4-3-2-1),聽聽辦公室傳來的聲音、看看同事埋頭苦幹的樣子、觸摸檯上的文件與鍵盤等,然後順序說出來,你也許會感受到一直沒有注意到的東西。這也會變成一個很好的提醒:提醒自己不要一直沉浸在對未來或過去,或被情緒牽動。運動員和上班族同樣需要時刻表現自己,所以「小休息」和「著陸」在兩個不同環境也適用。我即將推出的《運動心理學 2: 除了運動員,你還是誰?》書籍,也會詳細分享復原力,讀者切勿錯過啊。
參考文獻
Beardslee, W. R. (1989). The role of self-understanding in understanding in resilient individuals: The Development of a Perspec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59(2), 266-278. https://doi.org/10.1111/j.1939-0025.1989.tb01659.x
Shatté, A., Perlman, A., Smith, B. & Lynch, W. (2017). The Positive Effect of Resilience on Stress and Business Outcomes in Difficult Work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59(2), 135-140. https://10.1097/JOM.0000000000000914
文:盧綽蘅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8):運動心理學在職場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