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高強度運動 隱藏猝死風險?

【體路專欄】疫情期間至今,香港人似乎比過往更愛運動、健身,這股熱情在疫情過後也未見冷卻。不過,高強度運動或健身必須做得其法,因為對部分心臟有隱藏問題的人士來說,有可能增加猝死的風險。

「心源性猝死」的病發率約每10萬人中有35至110個案。專業運動員即約每10萬人中有1.25至2.5案例。

運動猝死個案多屬於「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臟病徵突然發作,病人於二十四小時內突然死亡。高危群組包括:

  1. 冠心病患者;
  2. 隱性心血管病患者;
  3. 心律不正尤其心室顫動患者;
  4. 心臟結構疾病患者,例如二尖瓣狹窄,或先天性血管系統結構疾病(左右兩條冠狀動脈調換了位置)人士;
  5. 35歲以上男性,尤其本身有三高,或有猝死家族病史的人士;
  6. 心臟肌肉疾病人士;及
  7. 有濫藥(如:可卡因,安非他命等)習慣人士。

至於一般人做健身「操肌」,也有一點值得注意:不少人會食用健身蛋白粉配合做健身來增加肌肉,但有部分蛋白粉含有類固醇,對鍛鍊肌肉固然有幫助,但同時有機會增加血管粥樣硬化並收窄的風險,亦即較容易有猝死的風險。當然,並非所有蛋白粉都含有類固醇,但即使不含類固醇的蛋白粉,若食用過量亦會增加新陳代謝的負荷,對身體未必最有利,建議開始食用前先諮詢專業醫護人員。

那麼,醫學上有沒有一些方法,可預防運動員或喜愛運動人士猝死呢?

根據歐洲心臟病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建議,我們可以採取以下賽前檢查來減低運動猝死的風險。這些檢查亦對一般希望準備參加運動賽事或建立恆常運動習慣的人士有幫助:

  1. 運動員必須戒煙,注意均衡飲食。做運動要循序漸進,每次運動前必須有足夠熱身,運動的時候要量力而為,運動期間一旦發覺身體不適要立即停止並找出原因。
馬拉松運動需要鍛鍊。需要量力而為。
  1. 接受心電圖檢查,看看有否異常,以及看看病人的病史以及家族病史,若發覺心電圖有異常或病歷上有值得懷疑的情況,例如試過運動期間胸口不適,甚至運動期間曾出現休克等,便可以根據這些資料做進一步的檢查,例如心臟超聲波、電腦掃描、運動心電圖等,看看是否能夠找到先天性心臟結構、心律不正等問題,予以處理。
心臟病可以突然發作。運動員應該要定時做身體檢查,以減低風險。
  1. 根據美國或歐洲部分數據,猝死人士除了年齡大多在35歲以上,心血管問題、心臟結構性問題或心肌炎等都是較常見的原因,所以運動員可和醫護人員商議,看看有沒有疑似這些病的歷史並接受相關檢查。
  2. 心律不正尤其心室顫動的患者,例如因先天性心臟肌肉肥厚,若檢查發現心肌肥厚異常嚴重並影響運動時的血壓,可考慮接受微創手術處理,以及植入除顫器監測心律。現時新式的除顫器是無線的,在腋下植入,不需將電線引導至心臟已可進行監測,萬一心臟出現惡性心律的時候,它便會發出電擊令心律回復正常。植入除顫器後一般可如常運動,但不建議進行競技性的激烈運動。

參考文獻:

  • Yow AG, Rajasurya V, Sharma S. Sudden Cardiac Death. [Updated 2022 Aug 8].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3 Jan-. Available from: Sudden Cardiac Death – StatPearls – NCBI Bookshelf
  • 2020 ESC Guidelines on Sports Cardiology and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陳裕豪醫生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醫生委員會 委員(2022-24年)
心臟科專科醫生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高強度運動 隱藏猝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