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體路專欄】在後疫情時代提升學童體能的實踐

【體路專欄】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聯同香港兒科基金(2022)公佈的一項本港兒童在疫情期間的肥胖率研究顯示(CU Medicine, 2022),兒童的超重和肥胖比率由疫情前的 7% 增至24%;反觀亞洲地區的學童健康數字看來,香港學童的體能質素有很多改善空間。在後疫情時代,青少年已逐步重返運動場,研究發現他們的心理健康、身體活動水平和自我感覺的生活素質都有了顯著的改善(Watson et al., 2022) 。體育普及化是香港體育發展的重要目標。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要讓市民更認識運動,可透過學校及傳媒加強運動教育,讓更多青年人投入地做運動(Topick, 2022)。的確地,由普及化作為體育發展基礎,增加運動人口,繼而提升運動素質,對發掘精英運動員非常有利。體育老師和教練在層層推進的運動人才培養裡,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疫情後社會復常,學生漸漸地回復常規操練,學界比賽也重新舉辦,學生重踏賽場,享受青蔥歲月。老師和教練在後疫情時代進行訓練,若能在以下四個方面關注學童的體能現況,處理得宜,在普及體育裡可在不平凡中爭取非凡的成績。

第一把握心態加強趣味青少年本質就是好動,在疫情下運動場地的限制、運動模式的改變及個人因素的考慮,都令訓練變得不容易。隨著疫情放緩,「動起來」的渴望又躍然而起。進行訓練時,若能掌握青年人強大的動機,訓練的成效在他們的自發性下,就能相得益彰。以本校為例,學校非常明白學生心態,在漸復常時,學校鼓勵學生在教育局的指引下進行體育活動。學生在小息午膳的時候急不及待地到操場進行球類活動,令校園充滿生氣。而這個活潑的基礎,好讓學生能更快地投入高水平的運動訓練,為學界比賽做好準備;以致本校得以在學界越野比賽中取得佳績。

第二結合運動理論與應用很多教師和教練都在疫情下加強了運動理論部份;在復常後的訓練加強知識的應用,能提升學童對運動科學、運動動作的了解,對體育發展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例如:如何可以跑得快一點?如何可以在運動後加快身體恢復?如何預防抽筋?比賽前應作什麼營養補充?學童在訓練期間可以從理論中實踐,自我完善,達到自我學習的目標。

第三注意作息和飲食在生活裡,保持身心靈健康是每個人的責任。運動可以使大腦分泌安多酚、血清素、多巴胺等多種快樂物質,令心情愉快,運動後適當的作息能加快身體的恢復,預防抵抗力的下降。另外,均衡的飲食對體力的恢復和身體成長非常有幫助,尤其要注意營養素中微量元素的吸收。

第四提升肌肉鍛鍊疲情下,嚴重減少的運動量會導致肌肉流失、肌肉力量下降、出現慢性疾病(Kirwan et al., 2020),及免疫力下降(Bosaeus & Rothenberg, 2016)等問題。針對疫情影響,鍛煉身體就是作為提升免疫系統的有效手段(da Silveira et al., 2021) 。重力訓練可以強化肌肉力量與柔韌度,以增加平衡力、身體控制及協調能力,也能增強身體免疫能力。另外,大腿後肌和背肌因久坐而減弱,因此要加強肌肉的鍛鍊。本校非常鼓勵學生平衡學習與運動發展,在四天半的課時外,安排學生在星期三下午進行各項多元化的體藝項目,營造動感校園。

總括而言,體育同工們可以因應以上的建議,設計適合學生的運動訓練策略,為他們在後疫情時代再一次提升他們的體能及運動水平。而針對個人的運動方法,彈性而個人化的運動方式已經是疫情常態下的日常;而「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鍛鍊體魄是各人都要思考並加以實踐的要務。

文:魏語然老師
香港學校體育學會執委會會員(2022-2024)
救世軍卜維廉中學訓導主任兼體育學習領域召集人

文獻參考:
Bosaeus, I., & Rothenberg, E. (2016).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ge-related sarcopenia.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75(2), 174–180. https://doi.org/10.1017/S002966511500422X

CU Medicine (2022, June 23). 本港兒童疫情期間生活習慣全線失守,疫下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增近兩倍,疫後抗拒「重回正軌」。https://www.med.cuhk.edu.hk/tc/press-releases/covid-pandemic-disrupted-the-daily-life-of-schoolchildren-in-hong-kong-the-proportion-of-overweight-and-obese-kids-more-than-doubled

da Silveira, M. P., da Silva Fagundes, K. K., Bizuti, M. R., Starck, É., Rossi, R. C., & de Resende E Silva, D. T. (2021). Physical exercise as a tool to help the immune system against COVID-19: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21(1), 15–28. https://doi.org/10.1007/s10238-020-00650-3

Kirwan, R., McCullough, D., Butler, T., Perez de Heredia, F., Davies, I. G., & Stewart, C. (2020). Sarcopenia during COVID-19 lockdown restrictions: long-term health effects of short-term muscle loss. GeroScience, 42(6), 1547–1578. https://doi.org/10.1007/s11357-020-00272-3

Topick (2022, Aug 29). 【體育發展】港爭取舉辦全運會優勢項目 未來體育普及化培育人才。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339410/

Watson, A., Haraldsdottir, K., Biese, K., Schwarz, A., Hetzel, S., Reardon, C., Brooks, M. A., Bell, D. R., & McGuine, T. (2022).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physical activity,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 athletes: a 2-year evaluation of over 17 000 athlete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bjsports–2022–105812–. https://doi.org/10.1136/bjsports-2022-105812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在後疫情時代提升學童體能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