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Athletes’ Forum】運動員委員會首辦工作坊 專業嘉賓分享社交媒體心理健康資訊

【體路專訊】運動員委員會(Athletes’ Committee)上周六(11月26日)在K11 ATELIER舉行首屆工作坊,除有星級運動員分享之外,亦特別加入運動員社交媒體心靈小組分享環節,由前META和新聞處人員周子烈(Charles)及香港體育學院運動心理主任李軒宇(Henry)任主講嘉賓,為運動員提供經營社交媒體的相關資訊,同時助運動員認識應用社交媒體時如何自處及應對壓力。

首屆工作坊分為不同部分,包括星級運動員分享、體驗2024巴黎奧運新項目霹靂舞環節、運動員社交媒體心靈小組分享、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以及研討及改良運動員委員會工作坊。上屆委員會主席歐鎧淳提到自身的經歷,指運動員在比賽場上的心理狀態會有專業支援,惟在場外的生活如使用社交媒體等時同樣會面對心理壓力,卻鮮有獲得關注及支援,故在籌備工作坊時特別加入運動員社交媒體心靈小組分享環節,由專業人員分享面對社交媒體產生的壓力及經營社交媒體的資訊。

香港體育學院運動心理主任李軒宇

談到社交媒體的應用,體院運動心理主任Henry認為對運動員而言是一項推廣自己、交流的工具,不過因為港人普遍最初以娛樂心態看待,未必花太多心機去鑽研,故有時社交媒體的互動性或與自己期望有出入,如面對網民的提問會陷入「答不到、不懂答、應否答」等疑難,形成心理壓力。

Charles就認為多方面支援能夠減少社交媒體對運動員造成的心理壓力,他以外國的運動產業為例:「外國運動員背後可能有人負責有系統地打理他們的社交媒體,香港運動員就可能相對要自己花時間摸索如何使用。社交媒體的使用其實需要三方面支援,包括資金、技術及心理培訓,讓運動員能夠在生活與媒體中取得平衡。」Charles續指社交媒體的帖文亦能成為運動員收入來源,從而支持他們的運動路。

前META和新聞處人員周子烈

就著社交媒體的運用,歐鎧淳舉出一個運動員會面對的情況作例子:「運動員比賽後是否需要在社交媒體發文?贏或輸後是否要向公眾交代原因及情況?大家又會如何看待我?」Henry從運動心理角度回應指:「許多運動員,特別是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運動員可能會意識到,有人會期望他比賽後交代自己情況,或者他有責任感希望在社交媒體發放一些訊息,但有人期望不代表他有責任一定要交代。落敗已經心情低落,如果還要考慮是否發文其實不太有必要,可以先給自己空間沉澱,覺得預備好才再講都無問題。」Henry亦特別提到,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除了有「目標觀眾」看到,亦會有傳媒及未必太友善的網民留意,運動員可以留意分享對象,同時理解自己可以向不同的群體交代。

Charles從社交媒體的角度出發,認為運動員在比賽後於社交媒體的發文未必全部需要即時及大量,最重要是能夠切合主題,他以足球為例:「比如英格蘭在2021年歐國盃輸波後,球員被網上欺凌,當時民眾及運動員都有心理壓力需要處理,其實是需要被教育。看到他們今年踢世界盃贏波,其實這是一個過程。」他續指不同國家網絡世界的風氣亦有影響,「比如印尼、泰國及北歐等可能在社交媒體上讚揚較多,香港則可能較多負面,這種氣氛需要改變。換個角度想,其實勝負很平常,失敗過才會更珍惜成功,這些正面的討論值得交流。」

相關報道:
運動員委員會舉辦工作坊 歐鎧淳冀建立運動員互助精神
運動員委員會首辦工作坊 張家朗謝影雪分享應對未知數心得

圖:何子淵、李子正
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Athletes’ Forum】運動員委員會首辦工作坊 專業嘉賓分享社交媒體心理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