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國際七人賽重臨 如何減少欖球運動創傷?

【體路專訊】過往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經歷疫情停辦後,將在11月4至6日恢復舉行。這項盛事每每帶起港人打欖球的熱情,但欖球屬於碰撞性運動,容易造成多種運動創傷。如何預防?一旦受傷如何處理?

過往曾經處理香港欖球總會受傷職業球員的骨科專科陳裕勝醫生表示,運動創傷很常見,特定運動有特定的創傷模式,「例如網球,雖然沒有碰撞性,但有機會出現網球肘、媽媽手等勞損性的創傷。打網球若達到專業層次,很多時是肩膊發力,所以『打得唔叻多傷腕,打得叻多傷肩』。羽毛球則不同,會大量地運用手腕,所以羽毛球以手腕出現的創傷較多。」

圖:體路資料庫

欖球又如何呢?陳裕勝醫生指出,肩膊、髖關節、膝關節和腳踝腳眼關節,甚至頭和頸椎,都是欖球運動中較常受傷的部位。「整體來說,造成最多創傷的職業運動,欖球會是其中之一。」

他舉了其中部分例子:

腳踝扭傷——打欖球不像打籃球般會穿著長筒球鞋,而我們的腳踭骨前方較闊,後方較窄,因此在欖球運動中容易出現「拗柴」受傷的情況。

膝關節受傷——陳醫生表示,欖球運動中傷膝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欖球是在草地上進行的,而欖球鞋是釘鞋,「咬地」能力較強,當它「咬地」之後腳踝和小腿都不能轉動,一旦突然有需要轉身的動作,受力最大的便是膝關節,常見會令膝關節中間的半月板軟骨(和前十字靭帶)撕裂;二、欖球運動期間的碰撞,也容易傷及膝關節的軟骨,所以職業欖球運動員退役後膝關節退化問題會較明顯。

圖:體路資料庫

肩膊受傷——欖球比賽的時候,列陣爭球Scrum時需使用肩膊,擲球時也是肩膊發力,而若要擲出高球,手臂會在一個梳頭的位置,這時是最少保護的,若這時受到對手碰撞,肩膊受傷甚至脫骹的機會就較高。「所以欖球亦是相對較多肩膊脫骹的運動,脫骹時可能會將附近的軟組織拉傷,甚至簡單的修補手術也未能處理,而需要做較大的手術令肩膊可重新穩定。」陳醫生表示。

頭和頸椎——曾有研究指出,欖球運動員比其他人較多頸椎退化症狀和腦部受損,「所以欖球總會的醫生,必須具備評估頭部受傷的知識,準確判斷幾時應要求運動員離場休息或觀察,並進行檢查,證實頭部無礙才可以再進場比賽。」

圖:體路資料庫

對於有興趣參與欖球運動的人士,陳裕勝醫生有以下建議,有助大家減少受傷,玩得更開心:

先找一個專業團隊,教會你如何打欖球,因為運動中的每一個動作或得分目標,包括跑步形式或列陣爭球等,都有不同的方法,做足準備工夫便可減少創傷的機會。

運動前15至30分鐘的熱身是必須的,「根據臨床經驗,一個關節最容易受傷的情況是附近的肌肉不夠柔軟,形成肌肉容易拉傷,以及當關節要應付一個非正常的活動範圍時。所以如果不做熱身的話,以正式比賽的初段作為熱身,變相這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便最容易受傷。」陳醫生說。

注意自己的體能變化,無論在比賽的任何階段,當發覺自己體能不足,千萬不要勉強下去,應主動要求離場。尤其是當要進行「加時」,因為很多業餘愛好者沒有足夠的鍛鍊,體能其實只足夠應付常規的比賽時間,一旦要加時,身體的肌肉已經疲倦,強行繼續的話受傷的機會便較高。

萬一出現受傷,可按RICE法則處理,即靜止(Rest)、冰敷(Ice)、包紮(Compression)、高舉(Elevation)受傷部位等,有助防止傷勢變嚴重。若發覺腫、痛等持續不退甚至加劇,應即諮詢醫生。

資料來源:骨科專科陳裕勝醫生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國際七人賽重臨 如何減少欖球運動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