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訊】2020年東京奧運會香港男子花劍代表張小倫、以及香港精英欖球運動員莊嘉欣、李卡度和姚錦成,周日(26日)一同出席於樂富廣場舉行的「香港體育學院30週年巡迴展」第三站之精英運動員分享會。
體院為慶祝成立30週年,特別舉辦為期六星期的巡迴互動展覽,最後一站的巡迴展由6月26至至7月3日於樂富廣場舉行,市民可到場參觀體院成立至今的發展歷程,並透過不同展品和互動遊戲了解體院的工作及一睹過去30年香港精英運動員的卓越成就。
作為劍擊隊「大師兄」的張小倫,曾積極爭取2012年倫敦奧運及2016年里約奧運的入場券,可惜兩度與奧運擦肩而過,令他一度萌生退意。不過,憑著運動員的堅毅、並在教練的鼓勵及體院的支持下,他終於如願以償,取得東奧男子花劍個人賽和團體賽的資格。他說:「當了全職運動員至今已達17年,我的青春都離不開體院。這些年來,我見證著體院無論在硬件或軟件配套上,都有很大的進步。時至今日,香港運動員在國際體壇的競爭力與日俱增,就如去年的東京奧運,香港隊創下歷史佳績,可見體院的支援對提升運動員的表現,絕對影響深遠。」
其實體院的發展歷程就像我的征奧之路 ─ 全憑堅定不移的意志和勇氣,以及一支全程投入的團隊支持,我才能取得東奧的參賽資格,實現夢想。儘管如此,此刻的我亦未言退,希望奮戰至2024年巴黎奧運,或以『大師兄』身份協助隊友成長,再為香港體壇寫下新的一章。」
作為精英運動員,需要長期應付高強度的訓練,難免遇到傷患。張小倫上月出戰南韓花劍大獎賽時,左腳的阿基里士腱不慎斷裂,無奈放棄出戰亞錦賽及世錦賽的機會,但心繫劍擊隊的他,看到隊友們取得佳績,亦與有榮焉。已回港完成手術、正進行康復治療的張小倫表示:「對運動員來說,受傷固然令人感到沮喪和不安,但傷患是運動生涯的一部分,我很慶幸在體院醫療團隊的幫助及細心照料下,康復進展順利。我期待下季可以復出,協助花劍隊衝擊亞運,甚至是2024年巴黎奧運會。」
另一邊廂,香港精英欖球運動員莊嘉欣、李卡度及姚錦成,早前暫別香港兩個月,剛從歐洲回港,完成隔離後便隨即參加今天的分享會。在今次寓賽於操的旅程中,香港男、女子七人欖球隊共參加了三個國際賽事,其中男子隊在這三個賽事中都能成功闖入決賽,勇奪1金2銀的佳績,而女子隊則贏得1銀2銅。
回顧2018年的亞運會,港隊取得香港首面團體運動項目的金牌,資歷最深的姚錦成表示,全賴體院為欖球運動員提供優質的訓練環境,他說:「體院對運動員的支援,並不限於技術訓練;除了教練團隊及訓練設施,背後更有專業的運動科學團隊,照顧運動員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成功讓我們登上亞運的頒獎台。」
而另一位主將李卡度則認為,自七人欖球成為體院的「A 級」精英運動項目後,不但大大提高本港的欖球水平,也令這項運動變得更普及。他指出:「體院為全職運動員提供多方面的支援,除了在運動表現的培訓外,也顧及教育、社交、個人發展等各個範疇,有助吸納更多具潛質的年輕球員加入,令球隊日益壯大,有利在國際賽事爭取佳績。」
欖球女將莊嘉欣亦深表認同,她謂:「我遇過不少女運動員,都被體院對全職運動員的支援吸引,而考慮成為全職運動員,或選擇留港為港隊效力。亦因如此,每位球員都必須保持競爭力才可繼續留在體院接受精英培訓;在這種良性競爭的環境下,球隊的實力不斷提升,時常保持最佳狀態代表香港出戰。」
為期六週的巡迴展是體院30週年慶祝活動的亮點之一,它既是一個流動博物館,也是一個運動訓練場和遊樂場。場內設有不同打卡位、互動遊戲和展品,包括劍擊運動員張家朗、江旻憓、崔浩然和余翠怡出戰各個國際大賽中所用過的裝備。歡迎一家大小和熱愛運動的人士到場參觀及體驗,入場觀眾更有機會獲得體院30週年限量紀念品。
資料來源:香港體育學院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院巡迴展最後一站移師樂富 張小倫姚錦成分享成功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