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網誌】疫情期間,實體賽事停辦,但取而代之的虛擬跑似乎並沒有慢下來,加上少了外遊的機會,許多人都轉到郊外;明顯大眾對保持郊野清潔的意識有所提升,但原來想要保存原有風景地貌,還有更多地方要注意。
Leave No Trace(LNT, 山野不留㾗)相信好多人都聽過,或者好清楚,除咗大家都識嘅:帶走垃圾,唔好開闢新路,在指定地方露營,原來用行山杖都有講究。
跟據《Outdoor Recre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s & Management》一書,行山杖會對環境造成幾方面主要影響:
- 植披
當行山人士路經一些貼地生長的草披,行山杖附有的泥擋(basket)有可能會破壞植物,甚或將卡住的植物「連根拔起」,破壞植披,影響外觀及原有生態,更可能將山徑擴闊。
- 土壤
在濕潤的土壤使用行山杖,可能會留下深坑,亦因為行山杖有動向,這些坑口呈 V 型,遇上落雨的時候,雨水會由坑口滲透到底下的泥土,慢慢形成泥濘泥氹,亦因為積水關係,已改變的山徑樣貌亦未必能在短期內恢復原狀。
在鬆散的土壤使用行山杖,會加劇水土流失,影響斜坡結構,因原有路段未能通過,行山人士可能會另闢山徑令路面擴闊,嚴重者甚至造成山泥傾瀉。
- 石頭
行山杖的金屬末端會在石頭上留下刮㾗,並且會損害附在石面上的地衣,外國有行山人士指Appalachian Trail被行山杖刮花留下的㾗跡比本來白色的路標還更清晰。
甚至早年(2018)香港本地一篇關於行山杖及山徑使用的投稿也被列作參考資料。
很快將有一個新的虛擬跑要開始,參加者以高度攀升為目標,如果大家要「輪迴」(重複走同一路段來回多次)的話,希望選擇馬路或有定期修葺的山徑,以緩減過去一年已經超過負荷及已受損的山徑。
如果真的要使用行山杖的話,請考慮以下注意事項:
- 留意行山杖落地位置對環境的潛在影響
- 避免在濕泥或鬆散土壤上使用,可以唔用時就唔好用啦
- 使用膠頭或在尖端加上橡膠套,減低損害土壤,但請確保不易鬆脱,造成山野垃圾
- 盡可能將泥擋拆除,減低對植披的損害
大家做一個負責任的户外人,照顧環境健康,就係照顧自己健康,齊齊 Stronger Together!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超馬運動員黃浩輝網誌:行山負責任 山野不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