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隨著新型肺炎確診數字不斷上升,世界各地政府都嚴陣以待處理疫情。停工停學、減少戶外活動、盡量減低人們流動和聚集……一連串舉措都是有效控制病毒蔓延的方法。大部分人都留在家中,生活模式大為改變,但為了社會可以盡快回復正常狀態,無奈也要接受。
「停課不停學」不再是口號式宣傳,對於香港學生而言,已漸漸變成不可或缺的學習習慣。最初由業界內一批對電子學習頗具心得的有心人自發組織,繼而付諸行動;透過不同電子工具和平台進行有系統學習,在長期停課狀態下仍然進行有系統學與教,讓教學進度得以持續進行。本地部分資源充沛的直資、私立,甚或國際學校,更索性按照平日上課時間表以直播方式進行實時授課。
經傳媒廣泛報導後,部份中小學都開始嘗試效法類似做法,原本在商界習慣使的雲端視訊會議軟件,瞬間成為本地教育界在停課期間的主流教學工具。即使未有採用網上直播方式進行教學,起碼在這段期間都會製作教學影片、電子簡報、網路教室等,務求在停課期間供學生如常學習。相比十七年前「沙士」一疫,學生同樣面對停課安排,但如今科技發展步伐已不可同日而語;許多學校都能夠利用不同的教學平台進行教學,學生們當然會因此感到忙碌(於網上課業),但同業們承受的壓力亦油然而生。近日網上一段關於一位老師追收學生網上功課而動氣的「聲音」片段,最後卻被網民以二次創作惡攪瘋傳。「作品」內容其實非常貼地,但只要是身為業界一份子,大概都能體會到當面對突如其來情況下需要改變原來教學模式,既沒有充裕時間重新包裝,就要準備妥當教學材料,又要重新設計課後鞏固練習;對比平日相安無事的日子,同業所承擔的工作量肯定增加不少。
體育科特色在於親身參與,是一場「透過身體活動進行教育」的學習經歷。於是停課的出現本身已對同業很大挑戰;加上病毒肆虐速度猶如洪水猛獸,停課令再度延長;接著,在政府和專家呼籲下,社區內不少體育場地或設施亦宣告封閉,讓所有學生盡量留在家中……面對如斯種種不利因素,部分學校索性「暫緩」體育課,更沒有要求體育科在這段期間需要進行電子教學。然而對於許多有心體育人而言,深信對抗疫情最有效良方當然是多做運動,增強自身抵抗力;即使足不出戶亦應該鍛鍊體魄。透過在家持續進行體能活動,總比漫無目的天天對著手機、瀏覽面書,用手指渡日子來得更有意義……於是,不論教育局、教育大學,甚或部分致力推廣體育運動組織,都紛紛作出貢獻,提供實際在家可進行體能活動的參考材料,大部分更是以影片形式發佈,方便學生模仿進行。筆者和同事亦在停課初期,為校內學生介紹近年流行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除了連結幾套建議動作影片外,更附載學生完成運動後自評表,一方面可以視作「功課」,也可以作為簡單統計學生參與度之用。
雖然教材設計尚算完整,學生反應亦大致理想(確實,仍有學生沒有交回自評表),但筆者和同事們檢討過後,還是覺得即使把教材製作得如何精彩,實在和平日進行體育課仍然存在頗大差別。
平日校內進行體育課,一大群學生彼此學習,體育老師從旁鼓勵參與,甚或當動作出現錯誤時立即提點糾正;這種互動學習氣氛(又或稱為「氛圍」)可以間接推動整體學生表現;然而在今次疫情下,電子科技普及的確令「停課不停學」發揮效果,老師固然可以安在家中遙距教學,但要是學生自律性稍遜,又或者學習時經常需要教師從旁提醒的,同業們則難以估算到他們的成效吧了。總括而言,體育教學不只在於老師在堂上語言表達,當中亦包括動作分析、模仿練習、師生互動觀察,有時甚至身體接觸,絕不能單靠電子螢幕就能代替傳統教學活動。
筆者自當體育老師超過廿載,既經歷過「沙士」來襲,目前亦面對新型肺炎威脅,對社會衝擊固然嚴重。但作為體育人,是時候盡力發揮各位強項,展現體育老師的特質;當中包括身體力行勤做運動,增強自己抗疫力,亦要在學生面前樹立正面且積極價值觀,時刻保持信心,以應付突如其來的挑戰。從正面來看,今次停課期雖然漫長,但明顯提升了業界在電子教學方面認知,起碼亦豐富了本地製作的體適能運動教材;至於如何整合運用,也值得各位有心人往後繼續鑽研探究。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教在病毒蔓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