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Junior】講波佬與女體記 兩代傳媒的體育人生

李德能、郭海𣿭

【體路 X Junior】上期《Sportsroad Junior》為各位讀者帶來3位年輕裁判的故事(相關文章:裁判新鮮人苦與樂,今期我們繼續帶大家認識體育行業的幕後工作,請來資深評述員李德能及年輕記者郭海𣿭談談體育傳媒的工作。

網民「最喜愛足球評述員」 李德能講足33年從未厭倦

香港足球圈歷來出產不少好波之人,本地球壇曾經輝煌一時;香港媒體同樣出產不少好「咪」之人,即俗稱「講波佬」的評述員,用聲音陪伴不少收看歐洲足球直播的球迷通宵達旦,李德能正是其中之一。雖然這位已經講波超過30載的行業前輩,未必講出太多讓我們傳誦千古、回味無窮的金句,但卻是網民投票「我最喜愛的足球評述員」人選。

德能在電視直播還未普及的80年代中期出道,大學畢業後加入香港電台廣播劇組擔任編劇及演員,之後機緣巧合下加入體育組,成為本地足球評述員,講波講足33年,無綫電視、亞洲電視及有線電視均曾見其身影。初在電台講波,科技未如現在先進,德能指反而訓練出當時評述員的紮實根基:「那時候沒有球員名單,只能在賽前到更衣室詢問教練,比賽時就認著球員的樣子。當時比賽亦無慢鏡,只能習慣用肉眼觀看;沒有數據統計,只能在腦中消化及重組。」

德能(左一)在1989年從電台轉戰亞洲電視,於1990年首次在電視上評述世界盃(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評述沒有準則 視乎觀眾是否受落

那些年的聽眾包括攜收音機進場的球迷,以及在工作地方、家中聽收音機娛樂消遣的球迷,所以當時講波評述球賽的同時,亦要自行創造不同形式的話題,類似一種表演去娛樂聽眾。各電視台於90年代開始增加直播體育比賽的場次,評述員亦從電台過渡到電視直播,德能也跳出商台,加入亞視,他形容為另一種概念的評述:「由於觀眾能看到畫面,又越來越懂得評論,因此評述就轉而多講場外的周邊新聞,或統計分析。到後來互聯網流行,資訊開始到達氾濫的地步,觀眾又會要求評述不要講太多場外的話題,專注場內的比賽,因此對評述員的挑戰就是要拿捏講多少、幾時講。」他說評述沒有準則,只視乎觀眾是否受落。

90年世界盃後,德能從亞視「轉會」到無綫,並為1994年世界盃作旁述(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德能評述生涯講過大大小小不同賽事,試過一年講足百多場意大利甲組足球聯賽,試過現場評述2002年世界盃決賽,還講過較為冷門的墨西哥聯賽,33年來從未感到厭倦。「因為講波沒有劇本、沒有套路,亦是電視台無法干預你自由的節目,而且即使不斷做也不會重覆,每次都是新鮮感受。比如說,巴西對德國的比賽你已經評述超過30次,但每一次都是不同陣容、不同球員,每場球賽都有不同賽果。」至於評述的煉成過程,德能比喻為琢磨:「講波要講得好並沒有捷徑,只能靠不斷觀看比賽、累積經驗,改善自己不足之處,希望能令到觀眾即使覺得比賽沉悶,仍然會因為想聽你的評述而繼續收看。」

德能(右)於2002年世界盃伙拍潘源良,在首爾現場評述揭幕戰。該屆賽事他亦現場評述巴西對德國的決賽,是其評述生涯中相對深刻的賽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青少年體記計劃培育新血 郭海𣿭任職電視台挑戰大

因為評述工作的樂趣,令到行業的流動性相對較低,加上現役的評述員仍十分當打,故入行有一定難度。現職香港賽馬會公司品牌高級經理(體育及社區項目)的德能,自2013年起每年籌辦「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為青少年提供簡單培訓、實習及入行機會,成為不少新血加入體育傳媒行業的途徑,郭海𣿭(Diamond)正是首屆計劃的畢業生。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Diamond在修讀公共關係副學士時參加馬會的體記培訓計劃,自言是較為不起眼的一個,但最終獲導師賞識,被安排採訪無家者世界盃籌款賽,繼而來到初成立的《體路》實習,累積採訪經驗。經過實習後,一心希望在體育傳媒發展的Diamond遠赴澳洲修讀傳理系學位,回港後成為有線電視新聞台體育記者,「始終覺得體育最適合自己,因此一心在這行業發展。」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如果平日有留意有線體育新聞的觀眾,不難在螢光幕上找到Diamond的身影,不過其實她的日常工作遠不止於出鏡。「我們幾個記者輪班工作,早班主要翻譯外國新聞,然後寫讀稿錄旁白。中班有機會外出採訪,夜班則要上鏡讀新聞。」雖然在電視機前看到Diamond讀新聞行雲流水,但其實新入職時她下了不少苦功,也花近半年時間才適應工作環境,「主要因為寫文字訪問及朗讀電視旁白有很大分別,後者要求說話更簡潔、到位,文字訪問就能相對深入一點。」

氣氛熾熱的香港七人欖球賽是Diamond最深刻的項目(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報讀新聞適當「抽水」 觀眾會心微笑

不過在電視報新聞亦有獨特的樂趣,Diamond最喜歡在報新聞的旁白中加入與日常時事、政治相關的語句,即俗稱「抽水」,「這其實是一件好有挑戰性的事情,因為要顧及新聞本身,同時又要讀得通順,當做得到時就會好有滿足感。」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前輩陳漢威在年初報導巴塞隆拿對曼聯的歐洲聯賽冠軍盃8強時,加入了令人聯想到「安心偷食」事件的金句,例如「惟獨美斯不可取替」、「連一向令人心安的迪基亞都犯了天下門將都會犯的錯」、「很丟臉、很陌生的迪基亞,做錯一刻或者沒有了靈魂,給時間他找回自己吧」,觀眾聽罷會心微笑,也許亦能從中感受到新聞報道的樂趣。

Diamond最近從有線新聞組加入體育組,從體育記者變成體育台節目主持

對於有意加入體育傳媒行業的學生,Diamond認為文字記者並非一定要在大專時期修讀傳理或新聞系,但要成為電視台記者或主播就離不開選擇這兩個學系,在課堂中認識行業運作,以及提升個人的表達能力、累積人際網絡。另外,第八屆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預計於12月左右開始招攬,計劃歡迎17至25歲的青少年報名參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瀏覽計劃的Facebook專頁了解更多。

圖、文:何子淵(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38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旺角分店、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The post 【Junior】講波佬與女體記 兩代傳媒的體育人生 appeared first on 體路 Sports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