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繼上月在這裏探討「綠色跑步」的小貼士後,今次從宏觀角度看看綠色運動的發展。
推行可持續發展現已成為運動界的「主潮流」之一。早在2018年於波蘭舉行的氣候變化大會中,已提出邀請運動界的組織及持份者加入簽署體育促進氣候行動框架(Sports for Climate Action Framework),超過250個運動相關組織,當中包括國際奧委會、國際足球總會(FIFA) 等。簽署的組織同時亦意味着簽署了「奔向零碳」(Race to Zero) 運動,承諾在2030年減少50%溫室氣體排放量,並在2040年(已更新,原為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現時已有超過1,000個城市 簽署Race to Zero,香港亦為其中之一。
將這課題再進一步深入研究,諸如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設有運動與可持續發展中心、美國的西雅圖大學亦有開辦運動可持續發展領袖的證書課程 ,內容由運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到於運動設施管理、相關的公共政策、運動上的可持續發展市場推廣等,並要考獲「能源與環境先導設計」(LEED)的其中一項證書,以深入了解綠色建築最佳的策略及實踐理念。
綠色建築雖看似與運動相距甚遠,但運動場館的設計卻塑造着綠色運動的發展。以現正密鑼緊鼓興建、全港最大的體育及休閒地標啟德體育園為例,其在設計上亦積極引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並獲 LEED 金獎、中國綠色建築三星設計,以及綠建環評(BEAM Plus)鉑金級認證,在節能系統、區域供冷系統等方面減少整體能源消耗;在園區設計亦採用高透光設計、安裝太陽能板等節能措施。
即使在興建的過程中,園區亦有多項措施以減少碳足印,當中包括引入「淨能櫃」儲電,以代替用柴油發電機,為地盤各種機械設備供電等。體育園在多方面將運動與環保結合,期待2024年開幕後,能到綠意盎然的園區跑一趟,親身感受綠色的社區規劃。相信到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舉辦之時,部分賽事亦會在這園內的場館中進行,為香港的體育發展譜寫新的一章!
除了硬件的設施以可持續發展為本,在軟件的管理上,可持續發展亦備受重視。國際奧委會早在2014年已通過《奧林匹克2020議程》,提出三大支柱,包括提高公信力、可持續發展,以及吸引青年 。
現時不少大型的運動賽事,亦以「碳中和」為目標。例如剛於上月結束的英聯邦運動會就以達到碳中和為目標,藉翻新現有運動場,鼓勵觀眾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以租用指示牌以取代購置等方法減少碳足印 。在活動結束後,大會亦捐贈為賽事購置的體育設備,如單車、地墊、拳套等予當地社區或體育會 ,以回饋社會。
至於將在杭州舉行的亞運會,雖然原定在9月開幕,但卻因疫情延期,其亦以「綠色」為辦會的首要理念,及以「碳中和」為目標,在亞運史上首次以綠色能源營運所有運動場館 ,藉計算碳足印,捐贈碳配額、碳信用等,並以綠色場館、綠色交通等措施減少籌辦過程中的碳排放 。
可持續發展的推行既有聯合國及多個大型運動組織推動,在地方上不同城市的政府亦作出承諾,攜手參與其中,不論是場館建築商及其他供應鏈上的機構,亦須為達到相關的環保標準而出一分力,可見可持續發展的推行,已超出運動產業,並已成為各界共同付出、一起邁向的理想。
素有「馬拉松之神」之稱、曾創下人類歷史,在少於兩小時完成全馬,以及曾兩度奪得奧運馬拉松金牌 的Eliud Kipchoge上月再在傳媒中呼籲全球運動員一起應對氣候變化,並分享他所成立的基金在環保及教育上的工作 。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問題,令這位農民出身的馬拉松一哥有更深的感受,對於他這份無私的付出與熱情,亦令我感到肅然起敬,自覺亦要為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
文:張樹槐 達人傳訊董事總經理
(本文曾於信報刊登 )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從宏觀角度看綠色運動發展」